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赵戒,曾为桓帝时的太尉,被封于厨亭侯。赵典少年期盼隐逸,广泛涉猎古籍,从四方汲取知识。他在仕途上的早年历程,可追溯至建和初年,当时他因才华横溢被推荐担任议郎,并且侍讲禁内,再次晋升为侍中。在那个时候,皇帝想要扩大鸿池,但赵典谏阻说:“鸿池已经扩展到百顷之地,如果再增加面积而深化,那不是为了崇尚唐、虞的道德,也不符合孝爱人的原则。”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而停止了计划。
随后,他父亲去世后,他袭爵并出任弘农太守,再转任右扶风。不久,因公务离开官职,又被征召担任城门校尉,然后是将作大匠,再次转变成为少府,最终又一路升迁到大鸿胪。在那段时间里,由于诸侯得以无功受封,这引起了众臣的不满但无人敢谏,只有赵典独自上奏说:“如果没有功劳就能获得赏赐,那么那些努力的人就会失去激励,上下之间会产生不合适的情况。此外,我们应遵循高祖所立的誓言,只有真正的功臣才能得到封号。应该彻底削减那些爵位,以维护旧有的制度。”然而,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接着,他又转任太仆,然后是太常,每当朝廷遇到疑难杂症,都会咨询他的意见。他总是依据经书来正确认定问题,不含糊缠绕。当他从宫廷获奖时,他总是分发一些给贫穷的小伙计。而后,因为坚持自己的主张与违背了皇意,被免职归隐国家生活。
到了晚年,当汉宣帝驾崩之际,大多数地方和官员都不能参与吊唁,而赵典却慨然地说:“我从衣衫褐色开始,一路走来终于达到了高位。而鸟类乌龟能够回报恩情,更何况像我们这些士人?”于是,在丧服解除之后,他带着印信等文物回到京师。当局者认为他犯有罪行,将其处罚,但同时也由公卿百官表彰他的义举,最终允许他通过赎金来平息事端。随后,他再次升迁为长乐少府、卫尉。但在这之后,因为病重去世,其遗体受到哀悼。窦太后的使者还特意送来了印信和符策,并尊称他为献侯。
值得一提的是,赵典还有两个弟弟谦和温,他们分别担任过三公级别的职务。这便是一个关于历史人物 赵典故事简介 的描述。
标签: 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20字 、 秦王李世民简介 、 各行各业英雄人物事迹 、 讲历史故事比赛 、 中国战士有哪些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