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名为燃灯古佛(Di^pam!kara)的伟大人物,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被誉为过去庄严劫中千佛之一。燃灯太子生前,因为身边如同点亮的灯火,故被称作燃灯。在他成为佛后的时代,他也被称作定光或普光如来。
据《金刚经》记载,当时释迦牟尼佛曾对善男子授记,预言他将来会成就为释迦牟尼之名的一位大师。随着时间的流逝,佛教传入中国社会,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在白莲教中,燃灯古佛便成为了崇拜对象,在大量经书和宝卷中频繁出现,如“真空老祖”、“古佛”等称号。
清代著作《破邪详辩》记录了白莲教关于龙华三会与传灯接续的神话故事,其中提到燃灯、释迦尊、弥勒祖分别与天上、地下、人身中的龙华相遇,并且每一位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使命。这些故事体现了白莲教对传统文化元素改造和融合的心理需求,以及对于开创新纪元和接续精神遗产的渴望。
尽管民间信仰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将燃灯古佛神化并供奉于高坛,但这反映出人们对于保护自身安全和追求精神安宁愿望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是对历史人物本意的一种误解或者变体,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与演变过程中的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