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一座宁静的小镇上,一个名叫晏殊的人生就像是一本古老的书,从未曾平淡过。他自小聪明好学,五岁便能写出令人惊叹的诗句,被誉为“神童”。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了这个消息,将他推荐给了皇帝。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数千名考生的竞争者们一起进入殿堂参加考试,他以一种非凡的冷静和迅速完成了答卷。真宗对他的才华赞赏有加,便赐予他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曾经提到:“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不久后,又进行诗、赋、论等方面的考试,晏殊上奏说:“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和才华更让真宗钦佩,不久便被授予秘书省正事,并留在秘阁深造。他学习勤奋,与朋友交往持重,因此深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后,他被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不久,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但未及服满便被召回任职,还跟随皇上到太清官祭祀。在那时期内,他编修宝训,并担任同判太常礼院。不久后,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再次升迁至升王府记室参军,并掌管撰写笺件。接着又历任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以及判集贤院等职位。
多年后,在乾兴元年(1022)仁宗即位时,由于朝中的权力斗争激烈,宰相丁谓与枢密使曹利用企图独揽大权,而晏殊则提出建议,让刘太后垂帘听政,这一策略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他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地位和影响力,最终成为宰相之一。
在庆历二年(1042),由于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宜遭受到孙甫与蔡襄指责,被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仍然致力于教育改革,为应天府书院培养人才,该校也成为了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此举对于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新阶段。
晚年的晏殊依旧保持着其刚毅威猛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了宽厚待人的性格。当时许多文人学者,如范仲淹、孔道辅等,都因其才能而得到重用。而且尽管他生活简朴,但仍能够识别并奖掖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如富弼之类,即使他们身处困境也不失其风度。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对词特别有造诣,有“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之称,其作品语言清丽,与自然物融合,以理性思维表达情感,使得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ppt 、 历史人物作文300字 、 新中国的四大美男子 、 优秀历史人物作文 、 大人物经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