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镌认识英雄人物铭记英勇事迹

田奇镌:泥盆纪研究的开创者与奠基人,湖南省永定区张家界人,1899年至1975年在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地质学家之一。田奇镌的职业生涯始于湖南地质调查所,一直担任技师、技正、主任、所长等职位,并曾任中国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及湖南大学矿冶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田奇镌历任政委院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南地级局副局长兼特级总工程师、全国矿产含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以及地质部的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兼总工程师。在其漫长的一生中,田奇镌致力于推动国家的地球科学技术发展,为该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更名为院士),他还出版了多本专著,如《中国石炭纪海百合化石》、《中国之泥盆纪》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这些作品对国内外的地层分类和古生物学有着深远影响。

除了学术成就之外,田奇镌还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他不仅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地理研究会的筹备工作,也是中国地理学会的早期成员。他还曾两次访问匈牙利,并代表我国参加苏联伯力的远东地区会议,在那里发表了关于震旦系统的地层报告。此外,他也参与过越南共和国铬矿勘探工作,并受到了胡志明主席的接见并获颁友谊徽章。

个人经历方面,田奇镌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母都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他童年时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很早就展现出了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地球科学的热情。他的早期教育经历包括私塾学习和进城上中学,最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运动,如“五四”运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街头宣传,被捕但最终得以释放。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念。

毕业后,他继续深造于北京大学的地质系,本科期间受到李四光等知名教授教导,对古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1922年的冬天,他与同伴前往昌平县进行实习,这次实习成果丰硕,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还发表在《中华 地方志》上,该文对于北方震旦系统标准剖面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他进入农商部地質調查所开始职业生涯,其中包括煤炭二叠纪化石研究和工具书编纂工作。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在湖南省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角色下,他领导或参与了一系列大型综合性项目,如湘中的六县区域调查填图,以及主编出版《湖南省常宁县水口山铅锌矿》等报告书籍。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建立的湘中泥盆系的地层系统及其创立的地层名称“佘田桥系”、“锡矿山系”,这些命名至今仍被使用。他还倡议并主持编写全省铁、锰、钨、锑、铅、锌等重要矿种史料集,使得他的专业知识渗透到整个行业中,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