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音乐工作者共赋予社会100首经典唱段

自幼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程学勤耳濡目染于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黄梅戏表演和传唱的民歌。童年时期,他就被音乐深深吸引,在六岁那年,一次偶然遇见一个瞎眼算命先生拉二胡的场景,让他对音乐产生了永远的情感纽带。尽管后来因为追逐音乐而遭到家人的打骂,但这并未挫败他的热情。上中学期间,他每天都会在门口倾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今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排练声,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他日后的职业道路。

程学勤不仅痴迷于音乐,更拥有出色的才华。在小学阶段,他就通过自学学会了拉二胡,并且在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二胡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蟒皮制成的二胡。这份技术上的突破很快让他得到了认可,1954年,当他还未毕业时,就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募为主胡演奏者。

1955年,程学勤有幸与著名作曲家时白林相遇,被《春香传》的美妙旋律所触动,从此决定投身作曲领域。他虽然缺乏系统教育,却凭借对音乐无尽热爱和坚定的学习态度,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作曲家。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程学勤共创作了204部大、小型黄梅戏作品,其中包括1984年的《渖婿招婿》、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以及1990和1992年的电视剧版《黄山情》、《桃花扇》,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如“金鹰奖”、“飞天奖”。

程学勤的一生是对传统文化保持尊重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人物。他认为,只要能让老百姓喜欢,即便没有多少官方荣誉也心满意足。他总是强调作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继承并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使之适应时代变化,同时保持其独特魅力。此外,他还特别注重个性化和生命力的体现,以此来丰富观众的心灵世界,为人民服务最终成为了他的毕生的追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