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目录顺序文玩中的文化底蕴图画出历史故事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引发了关于“文玩”的定义和界限的讨论。人们对“文玩”的理解各异,有的将核桃、手串等民俗玩物称作文玩,这种做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实际上,“文玩”指的是书画艺术品,它具有专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三大特征。首先,它是文人书画时用的专用品;其次,它必须具备真实的使用功能;再次,它应具有让人欣赏并愿意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特征,我认为,只有具备书写或绘画功能且带有艺术美感的物品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文玩”。普通的手办或工具,不足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文玩”。

历史上,明代出版物《笔谈》中就提及了四十余种不同的“文房四宝”,包括毛笔、墨汁、纸张以及砚石等。此外,还有其他各种辅助材料,如笔筒、小刀等,以及用于装饰和保存作品的小器皿,如案头石和暖手。

现代制作出的水盂和笔洗,以及由龙爪枣树制成的小饰件,都体现出对传统材料新颖创造力的探索。然而,在选材与设计方面,“文玩”更倾向于采纳自然之美,而非奢华无谓。

在题材选择上,“文 玩”往往以崇尚古典文化为主,常见主题包括梅兰竹菊,也会涉及到七竹贤中的站立、卧坐姿态。在整体风格上,则涵盖奇思巧作至简约求雅不一而足。

历经宋代至清朝,一些名家如米芾(米下)、朱三松(明代)及顾二娘(清代)都留下了一批极富价值的大师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汝窑三足洗,即今所说的宝中之宝之一。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工艺家的技艺,更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于文化底蕴的一种追求与尊重。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当下的角度看,一个好的“ 文 玩”,它应该是一件既能满足审美需求又能够承载文化精神的独特品项,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商品被利用。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认知,那么我们的收藏可能只是市场上的流行物资而已,从而丧失掉原本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