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英宗北伐瓦剌之役,历经多次挫折,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的悲剧。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领兵入侵边境,而明英宗朱祁镇与宦官王振联手亲征二十万大军。然而,得知瓦剌已作好准备,他们决定班师回京,从居庸关撤退。途中遭遇连续袭击,大同、宣府相继失守。在鹞儿岭,一场惨败使得两部大军全军覆没,只留下残部被迫向土木堡迁移。
在那里的战事更是激烈,明军再次遭到重创,伤亡过半,不仅如此,还有高级官员如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人战死。而最为不幸的是,当时的京师已经丢失了二十万精锐士兵,那剩下的老弱士卒不足十万。此时,有一位名叫于谦的大臣,他力排众议主张调动各地援军以增强防御力量。他提议让郕王负责调集来自两京、河南备操军,以及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以及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来支援。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民心,并且也引起了瓦剌太师也先对待俘虏明英宗的一些变化。虽然于谦私下立郕王为帝并自守城拒绝开门接收被俘皇帝,但这场灾难性的战争最终还是结束了,在这之后,一段新的历史篇章开始写作。
标签: 一句话讲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 一年级讲历史人物故事 、 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表现为 、 盘古为什么要杀女娲 、 朝代顺序表大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