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平平,但他决心把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明朝科举,不仅考验着才学,更是颜值的试金石。在洪武四年的殿试中,原拟为状元的郭翀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而英俊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这让历史学家与考生们目瞪口呆。
唐宋以来,状元长得不帅甚至有残疾的大有人在,没有以貌取人的先例。然而,太祖却拿出了确立八股取士、废除宰相制度一样的魄力,决心要让英俊的状元们在簪花游街时,对得起明朝的脸面与观众的眼睛。
很多皇帝在钦点状元时要先测颜值。很多帅哥因此逆袭而成为状元。这也导致了以貌误取狀元的情况发生,如正统年间主考官杨士奇想事先确认周旋外貌来初拟狀元候选人,最终发现周旋外貌丑陋,但木已成舟。
弘治十二年,有跛脚但策论极佳的人被拟为狀元,但最后因仪容不佳而降為榜眼。而万历十七年,有“头大貌伟、洁白凝重”的广东人伦文叙最终成为狀元。这也反映出皇上关注的是形象代言人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才学。
这种风气影响到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说里,也出现了大量帅哥状态中的小说角色,如狄仁杰和武状态中的皇甫少华等,他们都拥有“丰姿俊秀”或“美貌”,在殿试中极具杀伤力,并获得皇帝青睐。而那些看起来不符合标准的人,如钟馗和黄巢,则可能失去即将到手的地位。这一切,都显示出明朝科举对颜值的一种特殊重视。
标签: 司马迁的个人经历 、 武则天是什么神仙下凡 、 历朝历代顺序列表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视频 、 历史人物评价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