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英杰与帝王辉煌朱元璋与明成祖的传奇故事

元末红巾起义爆发,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队伍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建立了西吴政权。1368年,他废除蒙古的统治,自立为帝,国号大明,以其姓氏“朱”命名,也被称为“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并将应天府设为陪都。

明朝初期经历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一系列繁荣时期,其政治和经济达到鼎盛阶段。然而,在土木之变之后,大明逐渐衰落。此后,又经历了弘治中兴、嘉靖中兴和万历中兴三次复苏,但晚期因东林党争与自然灾害外患而再次陷入衰退,最终导致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爆发。在1644年的北京陷落后,由崇祯帝领导的大明帝国灭亡,而南方宗室则在江南建立了南明政权。

清朝趁乱入关,将李自成的农民军以及南明政权击败,最终在1662年结束了南明政权并杀死了永历帝。1683年清军占领全境,使得大 明郑时代画上了句点。

在文化艺术方面,大 明时期出现了一定的世俗化趋势,同时也见证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大约在《明实录》记载的人口峰值达到7185万人,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实际人口可能更高,一些甚至推测接近两亿。

关于大 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以宗教背景最受重视。一部分学者认为国号源于白莲教或佛教,而另一些人则指出它是为了响应某些预言,如“明教”的预言。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源于五德终始说的火克金理论,即代表着火元素取代金元素(即元朝)的象征意义。而由于皇室姓氏是“朱”,因此又被称作“朱”、“光”。

随着1644年的北京失守,大量地方势力先后拥立已故皇族成员成立新的政权,并继续使用大 明作为国家名称,这些以奉行正朔的大 Ming 为基础的地方性国家,被称作 南 Ming 或 后 Ming。而郑成功与郑经所建立的政权,则被特指为 “Ming Zheng”,表达他们对旧朝廷忠诚的一种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