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朝皇帝处理国政的场所并不限于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而是随时召见在不同的地点。建于明代,太和殿最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为“皇极殿”,顺治二年改名为今日之称。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登基、婚礼、册立皇后及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
网络配图
明朝早晨听政制度始创于朱元璋,完备于朱棣。
有正朝,在正旦、冬至、万寿(生日)三大节举行,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百官;常朝分朔望与日朝。
朔望由洪武定每月初一十五日上奏事,但实际仍然只是一种象征性质,不涉及实质性政治活动。
而日 朝主要指早朝,每日进行,由华盖门或奉天门进行。
永乐七年的变革中,将早上的奏事程序简化,同时允许内阁提前准备文件,以减轻百官长时间站立的负担,这就是通常说的“御门听政”。
景泰时恢复午朝,但不成制度;隆庆六年,又减少了早晨听政次数,只到每逢3,6,9月份一次。
清末,雍正皇帝把圆明园升格为御园并扩建,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宫廷区,有着自己的内阁等机构,可以独立办公,即便是康熙时期,也经常选择畅春园作为重要场合召开会议。
标签: 中国历史有哪些英雄故事 、 古代秦桧 、 秦桧历史人物简介 、 武则天6个孩子下场 、 历史记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