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工之回到清朝中道光皇帝的财政政策引发了人们对其为何如此紧缩开支的疑问

《特工之回到清朝》中,道光皇帝的财政政策引发了人们对其为何如此紧缩开支的疑问。据说,他崇尚节俭,以毕生的经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可谓首屈一指。他认为,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就要勤俭过日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节俭之风就由自己首先开始,这样的上行下效,才能成为一种时代风气。

民以食为天,皇帝皇后当然也要吃饭,讲究的名词那叫“用膳”。道光皇帝规定:在工作日内,每餐只点4个菜,朝廷大臣及官员的工作餐当然也就不能超出这个标准了。晚膳极为简单,就仿佛民间小老百姓一样的普通。在宫里头,也不敢浪费能源,不点灯吃饭。

对于勤勉能干进京述职的官员,皇帝按照惯例都会赐宴加以表彰。但道光皇帝赐宴,那就仅是荣誉了,被赐宴的官员还得自己买单。这名利双收,让大家面面相觑,有人甚至不动筷子退席算了。

为了防止浪费节约开支,道光皇帝还规定——尽量减少节庆活动,并特别指出:生日、除夕、元旦、元宵节、冬至节(小年)的一律取消。大臣们都盘算着这次无论怎么说都能吃上一次丰盛的大餐,但现实很骨感,只有每人一碗打卤面作为高价大餐。大臣们只能慢慢地吃,以回味。

他要是看到某大臣穿了新衣服,就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对他们不高兴,并责骂他们不懂节约。时间一长,大臣们都心知肚明,不敢在道光皇帝面前穿新衣服,即使有新衣服也要磨旧弄破或换旧衣物。这让商人们发现了一条发财之路,但整个朝会看起来就不怎么雅观。

至于“行”的方面更不好说,这么节约又这么抠门的皇帝肯定不会爱出巡或是旅游,因此也不爱晒朋友圈。在鸦片战争中,他急于妥协,也与吝啬有关。当讨论海防和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大臣只要提到拨款,道光皇帝脸色立刻晴转多云。

因此,可见道光皇帝虽然意志坚定,但他的抠门和吝啬成了历史上的笑柄。他没有大刀阔斧地去开源兴利,没有去根除浪费源头,而是在饭食和衣服上计较,最终只是舍本逐末丢西瓜捡芝麻,只剩悲剧色彩。而这些,都成为了他被后世所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