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就有一德:勤俭。勤俭持家是中国民族长久以来的美德,但是,勤俭过了头就是抠门了,这两字只差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若说道勤俭的美德谁又能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比呢?历史无数个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更多人都认为赵匡胤是一个抠门的皇帝,这样的形象让人难以理解。这到底是历史的误解还是真有其事,以下文章将为你一一道来。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这么抠门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其衣服、饮食都很简单,有时候甚至和一般小官吏的一样,而且总是洗了再穿,再洗,然后才换新衣。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大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一个,只有五十多名宦官、二百多名宫女,即便如此,他仍认为太多,还遣散了一些愿意出宫的人。
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不放松。在一次觐见时,由于公主穿着华丽过度,被父亲严厉地批评,并要求她从此不要再穿那种华丽衣服。而当公主提出质疑时,她被教育到认清自己作为公主应当有的责任与节操。
据说,有一次半夜醒来想吃羊肝,但因为怕每天要杀羊,所以坚持忍住没吃。此外,在北方征讨战争期间,他曾经考虑用金钱购买燕云十六州,而不是直接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还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以金银交换军团将领的手中的兵权,从而使他们安分守己地结束战斗生涯,不再参与政治斗争,为国家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局面。
他的这种行为虽然看似节省,却也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他倾向文治,不轻易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积累财富买地盘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达到目的,如在购买燕云十六州的时候,用的是“备价取赎”的方式,使双方没有交战,最终实现了目标。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以及争取大臣们的心,就连赏赐也非常慷慨,比如给侍中的范质生病送去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以及对开国元勋赵普同样予以巨额赏赐。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国家稳定和繁荣,为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