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二战时期德国的将领时,无法避免提及的是埃尔温·隆美尔元帅。他在中外历史名将中的形象如同被“戈壁之狐”、“战术天赋”等光环包围,但同时也有一种声音称他为“战术上的伟人,策略上的矮子”。那么,这两种评价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隆美尔元帅的成长和战斗生涯,从一战时担任陆军第124团的一名军官候补开始,就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其非凡的判断力和战斗才能。在东线作战期间,他带领一个连队创下了俘虏超过5000敌军士兵的丰功。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隆美尔从未担任过高级职位,只曾经历连队、营区一级的指挥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隆美尔参与了法国战争,并以此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在非洲冲突中,他组建了非洲军团,这是他事业中的巅峰时刻。尽管如此,被称为非洲军团并不意味着拥有庞大的力量,而是三支师约合三万至五万人的规模,与同时期东线德国其他部队相比,其实力并不过于强大。
通过对隆美尔多次战斗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缺乏足够级别指挥官培训,不仅在二战爆发前,而且在扩编之前,也没有接受过集团以上作战单元指挥训练。虽然十万陆军时代所有士兵都接受了跨级培训,即便是一名连长未来可能会临阵换装一个营或团,但这远远不足以准备一个人来指挥整个师,更不用说数十万人的西线部队了。
当隆美尔回到欧洲,在西线的大规模作战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他已经再也没有机会体验到过去那些艰难卓绝的情景。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策略家,而是一个擅长于具体操作的人物。而曼斯坦因元帅则不同,是普鲁士传统出身,从小就培养成为武士,再加上十万陆军时代接受过更高级别的训练,那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曼斯坦因拥有更多能够发挥余力的资源与背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