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故事薛仁贵又是谁呢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他的祖父薛衍曾在北周担任御伯中大夫,而他的父亲薛轨则在隋朝担任襄城郡赞治。由于家道中落,薛仁贵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梦想。在一次准备迁葬先辈墓地时,妻子柳氏鼓励他应征入伍。这一机会,对于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是难得的。他于是向将军张士贵申请加入军队,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唐朝的将领。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派兵征讨高句丽。当时,刘君邛被敌军包围无路可逃,只有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将敌人的首级悬挂于马上,这让敌人震惊,从而解除了危机。此战之后,薛仁贵声名鹊起,被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随后,他参与了多次战斗,最著名的是与高句丽和契丹的交战。在显庆四年的横山之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击败了高丽军中的善射者,并且在黑山之战中擒获了契丹王阿卜固及其部下。他还因功被授予左武卫将军和河东县男爵位。

龙朔元年(661年),当郑仁泰和他率领部队前往天山对抗九姓铁勒时,薛仁贵发出了决定性的三箭射杀三人的神勇表现,此举使得铁勒族部众纷纷降服。接着,他又追击败逃的铁勒族人,在碧蹄川取得巨大的胜利,为唐朝平定边疆奠定基础。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当其求救于唐时,唐高宗命庞同善、高品前去支援,但他们遭遇重创。面对此情形,薛仁贵率领精锐骑兵赶到,与庞同善会合,再次大破敌军斩首五万余级,最终攻占扶余城,一举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使得高句丽归顺汉廷,被授予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并兼检校安东都护,以功臣身份镇守新城,不久病逝于任上。

尽管如此,在咸亨元年的青海之役中,由于郭待封不服他指挥,其间出现分歧,最终导致失败。这场失利成为了历史上的“大非川”的悲剧,也是他的晚节所存的一段遗憾故事。但即便如此,他留下的足迹依然闪耀着光芒,因为他是一位真正勇敢、忠诚且英明的大英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