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中的和的故事典故
高文秀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他的作品《黑旋风双献功》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讲述了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的一段故事。然而,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关于三十六人和七十二人的说法。
在元杂剧中,水浒英雄被描述成三十六人,但实际上这些人物并没有明确的姓名。在宋末开始出现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之后,这些人物才逐渐有了具体形象。到了《水浒》的成书之前,这些三十六人变成了三十六天罡,再加上七十二地煞,合成为了一百单八个头领。
这个演变过程通常认为始于元代的水浒戏,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里,宋江登场时提到:“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的小喽罗。”其他如《燕青博鱼》、《李逵负荆》等也都提到了这两句台词。但是,这里的“伙”并不是指头领或单个人,而是指许多起义群众结合起来组成的武装集团,因此不能把这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说成是一百单八条好汉。
实际上,《太和正音谱》的评语表明,“绿林杂剧”中的角色往往不超过二十四位,而且在同一出戏里,有时候会只出现十几位主要角色。而且,在这些剧本中,并没有直接提及一百单八人的说法,只是在后来通过一些解读,将其理解为暗寓一百多人的意思。
此外,《太和正音谱》对高文秀作品进行了评价,其中提到他的文词如“金瓶牡丹”,形象鲜明生动,其作品多已散佚,只剩下几种杂剧,如《赵元遇上皇》,其中赵元是一个酒鬼,却对官场、世事议论颇为清醒。这类题材色彩相当浓厚,同时带有一定讽喻意味,对后世戏曲影响较大,如明代传奇《绨袍记》(原作者不详,顾觉宇改编)及京剧、川剧演出的《赠绨袍》,都与他的一些作品有关。
总之,在探讨历史上的水滸传及其相关文化背景时,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理解那些经常被误解或者夸大的传统观点,比如关于梁山泊成员数量的问题。
标签: 霍去病真实相貌复原图 、 古装美男明星 、 历史人物作文200字左右 、 英雄事迹人物介绍 、 三皇五帝是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