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初二语文书上的诗配画图片

严凤英的艺术生涯始于童年,她在四五岁时回到祖父母家,开始学唱当地的民歌。随着父亲回家的消息,她也接触到了京剧,并逐渐发展出对黄梅戏的热爱。在十几岁时,她遇到了一位名叫严云高的人,他是当地戏班的一员,也是一位黄梅戏老师。严凤英成为他的学生,学习了许多传统剧中的单折。

1945年春天,严凤英在桐城第一次登台演出,这标志着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开始。虽然她的角色并不重要,但这次经历让她触犯了族规差点被淹死。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在桐城、怀宁等地继续演出直到离开家庭。

1947年底,严凤英避往南京学习京昆艺术与歌舞,不知情者可能认为她失踪了,但其实,在她的祖父护送下,她曾路过秋浦,在那里唱了三个月的黄梅戏,这段经历鲜为人知。她17岁时来到秋浦,以灵雀般的声音和轻盈舞姿赢得观众喜爱。

然而,在派统治社会中,尽管严凤英有才华,却遭受摧残,被迫流浪无家可归。1951年,她重返安庆舞台,与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合作改进剧目。此后,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对党、新中国充满感情,从而激发了她的艺术创造热情。

1953年,严凤英加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其后的华东区戏曲会演直接为电影《天仙配》的拍摄奠定基础。从1953到1965年的13年间,她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并代表当时黄梅戲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对劇種風格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她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角色,如七仙女、冯素贞,将其视为代表作,使之成为黃梅戲珍品之一。

尽管如此,一段未能圆满结束的情感仍然困扰着她。一段关于王兆乾和甘律之的事迹显示出了她的倔强性格,即使面对打击,也不愿意屈服。而对于未婚生的孩子,这种勇气更加显著,因为那是一个承受巨大社会压力的时代。不过,有一次尝试性的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两个人无法共存。这段经历成为了她的一个转折点,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