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如同呼吸的老师姜振国

人物生平 姜振国,1941年至1944年在校学习。1945年至8月,在奉天农业大学兽医系深造。1946年5月至10月,在东北大学补习班进修。11月至1948年6月,在东北大学畜牧系攻读学位。 主要成就 1948年7月起,他投身工作事业。在辽北省农林厅家畜防役所担任防疫员的期间内,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并于1950年代初期在辽西省农林厅畜牧科提升为技术员职位。此后,他又在辽西省家畜防疫队担任小队长一职,展现出他作为领导者的潜能和影响力。在接下来的几十载中,他先后担任过关山种羊场、金城畜牧场及辽宁省石山种畜场的副场长,并且在这一期间内,不断推动了绵羊杂交改良项目,为东北细毛羊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他还对15万亩荒地进行勘测,并成功编制出了《石山种畜场设计规划任务书》,最终使该场成为60年代初期辽宁省主要种畜基地之一。

1961到1968年的职业生涯里,姜振国再次展现了他的管理才华,在辽宁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担任了一名高级官员。他随后前往法库县双台子公社插队,从事基层生产工作,这段经历锻炼出了他不懈追求更好生产方式的心态。

1972到1978年的时间里,他回到铁岭地区 畜牧局继续服务于国家,对黄牛进行改良并推广冷精新技术,同时举办两次专业培训班,其调查成果被发表于《新农业》杂志上。这一时期内,由于他不断努力,将冷精技术推广到了20个肉牛养殖场,使得整个地区的优良种类繁育体系得以完善。

1979开始直到1985年结束的是他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先是在 辽宁省农垦局生产处担任副处长并加入了当地的一些重要机构,如省 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等职务。他促进了奶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有八个奶牛场实现单产超百斤,而这些成就也获得国家奖励。

退休后的姬振国仍然保持着与行业紧密相连的事业精神,并积极倡导调整国营农场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以此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最终带来了巨大的正面变化。在其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姬振国共向全区贡献出五万余匹马、三万头猪、二千只羊,对地方动物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此外,还有多份指导性文件被撰写,其中包括有关猪和奶牛生产管理办法以及关于种猪病害控制方案等内容,这些都对当地动物产业产生显著作用。而他对于提高商用猪肉瘦率提出的论文,也受到了高度评价并得到落实。

2000年4月9日,因病去世享壤77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