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的火炬手邹德淹

红色故事中的火炬手:邹德淹

在云南的土地上,清同治三年(1864)生长着一位名叫邹德淹的人。他以字小范,又称景贤,出生于今洋溪镇的敦信团利村。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乡试举人之姿,被派为通判候缺知县。

他的官途曲折而有趣。魏景桐任蒙自关道时,就邀他掌管文牍和印信。在法日两国合修滇越铁路期间,法国领事们动辄争议,而邹德淹则坚持直言,为法国领事所深忌。当时的云贵总督锡良看中了他的才能,便让他代守安平厅。这座厅衙南接安南(今越南),交界地带遥远且混杂,匪盗四起,但历任厅守者多不负责任。民间有人因轻微罪名被囚禁18年,有些甚至因株连而死于狱中。

当邹德淹到任,他首先解决了一大堆积案,一月内就决断了37起疑难案件,大量释放了被冤枉的人们。他还处理了与法属安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项从周之间的纷争,当时项从周不服法人的统治,法兵入侵,但每次都被项从周击败,最终迫使法国撤军。

然而,在此期间,还有一场关于杀害项从周的问题爆发出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双方的大规模争执。朝廷最终采纳了邹德淹的话,即释放了项从周。在教育方面,他还减低农民种植照费,从12元降至4元,不仅吸引更多人种植,也促进了学校建设。此外,他还推广养蚕技术,使得定远地区出现蚕丝业。

宣统元年(1909),邹德淹补任中甸同知,然后又历经宜良、文山等职务,每一次调动都基于兴利民之政。但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因此未能完全施展才华。不久后,他回家奔丧,并在11年后辞去公职。一路走来,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留下了一段段红色故事,让我们铭记这位勇敢无畏、正义凛然的人物——邹德淹果真实存在过这样一个时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