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福建候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1866年(同治五年)他的父亲病逝,这让他不得不放弃走科举“正途”。1867年(同治六年),他进入了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并改名为宗光,字又陵。
经过5年的实习,他在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成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随后,他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他取得了选用道员的资格,并改名为复,字几道。
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严复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了忘年交。他在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完成了学习,在1880年的6月份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复继续在北洋水师学堂担任不同的职位,其中包括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学生中有著名的人物如黎元洪。在1889年的12月,他被授予知府衔,并派往北洋水师学堂会办。1890年的10月,他升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由于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
1891年的10月8日,严复获得候选道的官衔。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的9月24日,他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和汪康year创办《时务报》,并帮助张元济创办通艺学堂。此外,还创办了俄文馆,并任其总办,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之一。这一切都显示出了他对于教育改革和文化传播的热情和投入。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一些媒体如《国闻报》因为报道戊戌运动详情而被勒令停刊,这对严復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但他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继续倡导变法主张,并且参与到了宪法起草工作中去。
1912年的11月,当北京大学成立时,严復被聘为首任校长,但仅短暂地履行这一职责。不久之后,因为健康问题以及其他因素,最终辞去了校长一职。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教育事业仍旧保持着浓厚兴趣和深刻见解。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国家力量,“开民智”,这是他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他的一生的追求方向。
标签: 古代著名的英雄事迹 、 古代历史人物的详细介绍 、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 、 中国4大美男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