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乙丑1月27日(农历乙丑年元旦),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易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原籍徽州歙县潭渡村,诞生于浙江金华府城西之铁头岭寓所。13岁随父返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丁戊间,易字宾虹,以字行。
1869年己巳,地方不靖,随父避乱至金华山居罗店。在此期间,他深厚地培养了对书法、绘画的热爱,并从萧山倪翁处学习到“当如作字法”这一画诀。
1870年庚午,在家塾中自学《字汇》等书,对形声之谊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在金华山中读书时,更是勤于习画,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位杰出的书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辛未,与族侄黄崇惺相见切磋学问,其中包括订购和研读《潭滨琐志》,这标志着黄宾虹早年的学术追求和文化素养。
1872年壬申,他开始接受程健行老师的四子书及五经课程,从而展开了自己对于古代典籍的深入研究。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发展和文化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4年甲戌,他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阅读了族祖黄白山《字诂》及黄春谷《梦陔堂文说》、《经说》,还从赵经田、应芹生、李灼先、李咏棠等人那里学习诗词艺术,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1886年丙戌,他在南京与友人交流心得,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主持盐运司程桓生的印章刻制工作,这些都体现出他多方面的人才和社交能力。
1892年壬辰,他弃举业前往南京教书,并继续致力于个人艺术成就,如收集乡里旧闻,以名瓷交换金石书画。此外,还曾受聘为安庆敬敷书院教授,对传统文化教育也有所贡献。
1907年的转变,使得黄宾虹离开故乡,一直居住在上海三十余载。他主要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以及教育领域任职。在这段时间内,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加入国学保存会,与蔡守共同探讨绘画技巧,并尝试将南北宗绘合二为一以沟通中西画学变革尝试。而他的作品,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同仁的认可并被收录进各种美术丛刊中进行出版推广。
标签: 满江红结局为什么不杀秦桧 、 赵合德为什么不害飞燕 、 历史人物模板图片 、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小故事 、 霍去病长相还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