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人物生平 16岁中秀才,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
1904年入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
1911年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众望所归,被推选为都督。但他以大局为重坚持四川统一,不做都督时蔡锷赞扬他“威信过人汉夷悦服”。
1914年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其节制陆军一个团兵权超过驻地之镇守使。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所辖11县政通人和康有为赞扬他“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1915袁世凯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立即电告袁世凯国基甫奠民信未水汗频仍盗贼充斥辄议国体必启变端求安反危敢祈熟计”,对劝阻置若罔闻王愤然辞职示意。
1921江苏当道选用先督查厘税后筹办赈灾接着又人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认真整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耳目一新。
1932末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时值年馑过后关中哀鸿遍野库藏如洗赈济工作无法进行。他赴上海劝募巨款在关中各县设粥厂救活无数灾民省政府改组时,他主动辞去民政厅长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为赈济救民奔忙。在职四年废寝忘食但仍手不释卷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之流传。
1937以74岁高龄辞去省府委员职务专事赈灾工作。当时正处于抗战初期晋豫两省难民纷至触目伤心王配合当局竭力救护积劳成疾病中还不时询问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探视者无不感动。
1943八月十七日王公幼农先生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著作有“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其中《安隐庐诗存》1948印行时中国文坛泰斗余冠英题封面钱钟书作序吴宓也为之詙陕西名绅宋联奎作序,即此可见公乃风流倜傥的诗人的文化地位与夫影响!
教育救国 公对教育十分重视其在广东的日记有其视察粤海教育的情况并身体力行在西安城区陈家巷三官庙旧址捐资创办了植本小学陈家巷旧有关帝庙不知创自何时殿内悬太原镇总兵赵大用乾隆间匾额同光际先君益农公(王典章之父)设义塾于庙内辛亥以后庙毁塾亦无存二十一年春 王典章归里满目瓦砾衋然伤心改建西方三圣殿大门内修教室十一间宿舍五间设立植本初级小学教育本巷儿童来学日多不敷分配公捐校旁地一亩四分增修讲堂十一间宿舍三间工役住所各一厕房两间桌凳器具无一不备择要购图书先后共用国币五千余元募款不足公填补十分之三强改为小学设立董事会聘请校长教旨分级授读学生至二百八十余人之众实为初念所不及国家兴多由教育惟望我同志始终维护俱莘学子树立成德达士基庶不负植本意
收藏行家 公是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年度最长成员好收藏,对唐宋明清古玩字画古籍珍本特有独钟遇到名人字画爱不释手用重金购收之公收藏颇富,有马远深山虎啸图一轴曾刊《西京金石书画集》;又有宋拓圣教序一册,还有唐伯虎、王宸、董其昌、石涛、八大山人、吴昌朔、郑板桥、大张、小齐白石等珍贵文物解放后由子的孙捐献给国家经办人的子孙们
创建西北第一影楼 与右任先生祖父孝先生及右任先生夫人高仲林合资兴办了西北最早的首家电影院:“民光电影院”
古刹名寺风雅 是书法大家现存专著可欣赏到他的墨宝 字体绢秀流畅美观大方。在旅游景点寺庙能看到下泉寺光绪丁酉题曰柏沣西先生读书处尚存摩崖石刻;宁山寺国民二十题曰雄宝殿;圣寿寺敬题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遗像诗赞;弥陀寺八仙庵广仁寺也有墨宝!
标签: 中国四大伟人 、 四大才子是谁 、 三国里的所有人物简介 、 司马迁李陵 、 为什么上班后更恨秦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