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名人素材丘逢甲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模范

人物生平 爱国世家 生于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的子弟,其先祖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到粤东,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乡又漂洋过海,向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到丘逢甲这一代,丘家在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1864年(同治三年),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家庭里,从小受清朴刚正家风的熏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幼负大志”,渴望报效国家。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自幼聪慧好学,在其父亲自教授下,他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被称为“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1887年(光绪十三年),入兵备道唐景崧幕府,对风雨飘摇的大局势有了更深刻体会。1888年(光绪十四年)参加乡试,以举人成绩归来;1892年(光绪十八年),《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他被聘为采访师,有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号召创办义军,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抗战。他率领义军与敌军血战20余昼夜,为国家民族保卫奋斗至最后一刻,但最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撤退。

1901年2月12日,与陈炯明等策划广州新军起义,但失败当局查知谘议局人员参与策划者要拘捕二人,他力保二人无事。此外,还担任多个教育职位,如潮州韩山书院山长、潮阳东山书院主讲、澄海景韩书院主讲,以及创办岭东同文学堂等教育机构,是广东省第一所新式学堂之一,对培养学生千余人及推广西方文明做出了贡献。他还曾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两广总督公署议绅及两广方言学堂监督,是两广地区重要的人物之一。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期间,他代表广东赴南京出席独立各省组建临时政府会议,为中华民国成立做出了贡献,最终病故于1912年的初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