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和亲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10-13世纪的中国多个民族政权并存。其中,辽、夏是多个并存政权中势力较大的两个。“公元986年继迁叛宋始来附辽,授持进检校太师,都督西夏诸军事,遂复姓李”,以此标志着辽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辽夏经历了各种分分合合,每当辽夏处于良好的同盟关系时都伴有和亲政策的出现。所以,和亲不仅仅是辽夏维持友好关系的手段,同时也对辽与西夏的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李继迁与李德明时期

公元979年,北宋灭亡北汉,北汉一直作为辽朝防御北宋的天然屏障,北汉的灭亡使辽朝感受到了宋朝的强大压力,这是辽朝当时面对的外部形势。当时辽朝面临的内部形势是:“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辽朝内部面临危险的局面,所以,此时的辽朝内外交困。

当时,西夏面临的形势是:公元982年李继捧纳土予宋,面对李继捧的受降,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叛宋朝,辽朝“欲使继迁牵制宋兵”,如果在这时辽朝能联合西夏的李继迁,不但巩固了后方,而且还减少了北宋的压力。辽夏目的不同,但却面临同样的一个敌人,由此辽夏联合一拍即成。

辽朝一方也给予西夏高度的重视,首先,赐予李继迁,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等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等职,后又升李继迁为夏国王。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亲政策的实施。“统和四年十二月丁已,继迁引五骑款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诏以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女题木封义成公主,赐马三千匹。”

辽夏的和亲政策使辽夏关系更加密切。

李元昊与李谅祚时期

宋真宗时期,随着澶渊之盟与《景德和约》的签订,宋辽、宋夏之间不再剑拔弩张,由此,辽夏之间的同盟关系也不再那么坚固,从公元1006年到公元1032年,辽夏之间为争夺河西地区展开了多次交锋,辽夏之间以夺取河西地区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最终是以西夏的胜利而告终,这也为辽夏关系留下了隐患。

但此时的辽夏关系还没有完全破裂,“开泰二年八月壬戌,遣引进使李延弘赐夏国王李德昭及义成公主车马。太平元年,来贡,十一年,圣宗崩,报哀于夏”,所以,此时的李德明仍然继承了其父李继迁时的对辽友好的方针,维护了辽夏之间的正常关系。

公元1031年,李德明逝世,其子李元昊即位,元昊性情刚烈,不善屈服,这是与他的祖辈非常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不会甘愿受制于辽宋。

公元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履行承诺将兴平公主嫁与李元昊,婚后七年,两人的感情一直不好,公元1038年,兴平公主突然染病而死,这件事给辽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秉常与李乾顺时期

清宁三年,李谅祚薨,其子李秉常即位,李秉常在位时期为改善辽夏关系经常向辽纳贡。“咸雍元年,来贡。三年十一月,遣使进回鹘僧、金佛、梵觉经。四年十二月,来贡。八年二月,遣使以所获宋将张天益来献。”由此可以看出,李秉常奉行的是对辽的积极政策。

大安二年,李乾顺即位,对辽仍然实行积极的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夏实力的削弱。“大安五年十一月,夏以宋人罢兵,遣使来谢。六年十一月,遣使请尚公主。”这是西夏继李继迁、李元昊之后第三次向辽请婚,但是,这次请婚没有成功。

“天祚即位,乾统元年,夏遣使来贡。二年,复请尚公主。”天祚帝即位之初西夏便向辽纳贡,第二年又请婚于辽,可见,和亲政策在辽夏对外关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历经了数次磨难之后辽夏之间终于又实现了联姻。

辽夏三次和亲的经历了成功、失败、成功,而辽夏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经历友好、疏远、友好的变动趋势,由此我得出结论,辽夏和亲政策是影响辽夏关系的重要因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