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存(1904年-1987年),张家口阳原县西堰头村人。 冯子存与同时代的许多民间艺术家如阿炳、侯宝林等一样,虽然家境贫寒,命途多舛,识字不多,但自幼就接受着艺术的熏陶,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他的大哥会拉板胡、四胡,当过吹鼓手,二哥会吹笛子,冯子存很小就跟着他们在村里闹社火,敲锣打鼓凑热闹。 11岁那年,他学会了吹笛子,并开始为高跷队伴奏。17岁时随大哥到包头谋生,白天学习皮毛手艺,夜晚和当地的乐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内蒙古的爬山调高亢、豪放、粗犷、开放,使冯子存听得入了迷,他用笛子模仿人家,后来还学会了蒙古民歌和二人台,这都对他的笛子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他学习和融会了二人台音乐中笛子的“滑、揉、抹、剁”等特有的演奏技巧,形成了“唇、舌、指、气、组合”五大类完整的演奏技法体系。1925年,冯子存与艺友组成卖艺班子,把二人台带回家乡,使这一剧种在张家口地区流传开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1927年,冯子存流浪卖艺到了尚义县,他一边卖香烟、瓜子,一边继续苦练笛子艺术。坝上风大,他就迎着大风吹笛,叫做吹“顶风笛”,如果没有极深的底气和极好的口劲是不可能掌握这个绝技的。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在艰难困苦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老百姓把他的笛子誉做“神梅”,送他艺名“吹破天”。 新中国成立后,冯子存先后到察北文艺宣传队、龙烟铁矿宣传队,担任演奏员。他刻苦学习乐理知识,并逐步开始了笛子曲的改编和创作,独奏曲《喜相逢》、《放风筝》就产生于这个时期。1953年,他带着这两首曲子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轰动了北京,汇演结束后,就被留到中央歌舞团任独奏演员。 冯子存是第一个使竹笛成为独奏乐器的笛艺家,中国的笛子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宫廷音乐和文人琴乐中具依附性的合奏乐器,冯子存以他华丽豪放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笛子曲,使人们感受到了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到北京后,冯子存频频外出演出,他的笛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到国外,冯子存的演奏在国外被誉为“魔术般的笛子”。 冯子存的艺术才华日益迸射出来,从1949年到1965年,他创作改编笛子曲41首,至今广为流传的也有近20首,代表作品《喜相逢》还被改编成木琴、小提琴、钢琴独奏曲,并被选入亚洲音乐教材,成为世界名曲。 冯子存1964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担任教研室主任,由于其教学严谨,诲人不倦,不久就被提升为副院长。他的《冯子存笛子曲选》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专业笛子人才的工作中,他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知名的笛子演奏家。 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家学会联合举办了冯子存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他光彩照人的一生。
标签: 秦桧夫妇为什么跪了800年 、 历史人物介绍80字 、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典故 、 中国历史5000年从头到尾讲清楚 、 历史名人小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