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人物生平简介如下:
16岁中秀才,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
1904年入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
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
1911年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被推选为都督。但他以大局为重坚持四川统一,不做都督。他在当时的位置上被誉为“威信过人”,汉夷悦服。
1914年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一团之兵权超过驻地之镇守使。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在所辖11个县内实现了政通人和,被康有为赞扬:“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他立即电告袁世凯:“国基甫奠民信未水汗频仍盗贼充斥辄议国体必启变端求安反危敢祈熟计。”但 袁世凯对他的劝阻置若罔闻,因此他愤然辞职,以示抗议。
1921年被江苏当道选用先督查厘税,再筹办赈灾,然后又管理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在他的努力下,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使其工作得到改善。
1932年的末期,他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当时关中地区正遭遇严重的饥荒,他主动辞去民政厅长一职,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全力投身于救灾工作。在这期间,他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其流传至今,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学识,也表明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深厚承诺和支持。
1943年的八月十七日,即王公幼农先生逝世那天,其遗作《安隐庐诗存》出版,其中包括诗歌与文言文文章,还有其他著作,如《思过斋文集》等。这本书是由中国文坛泰斗余冠英题封面,并由钱钟书撰写序言,而吴宓也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序言,这足见公乃文化地位与影响之卓越!
教育救国方面,对教育十分重视,其在广东的“日记”中记载了其视察粤海教育的情况。此外,在西安城区陈家巷创办植本小学,是公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之一。尽管辛亥革命后的庙宇被毁,但王典章依旧捐资修建并继续经营学校,最终建立起一个初级小学,该校至今仍存在,并且还称作前卫小学,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事变间谍西安事变爆发后,由于公的地位和影响力,被推举奔走南京促成解决事件。此外,当刘光贲(字古愚)及柏景伟(字子俊)两位恩师去世时,由于感念恩师的大德以及他们对自己学术思想的巨大影响,加上对他们个人品质的敬仰而深情铭记,从而决定出资编印他们全集,以及将部分珍贵文献刻成善本,让这些杰出的文化巨子的学术思想得以流传至今,为国内外提供宝贵资料,同时也是对两人无尽敬意的一种纪念方式。而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每一代人,不断追求知识学习,不断探索真理,这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标签: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篇1 、 历史人物简短小故事 、 中考对策语文2023答案 、 爱国故事10字概括 、 历史人物小故事一年级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