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名人上将一级冯玉祥

近代历史名人的生平

冯玉祥参加革命活动的经历

冯玉祥,身为近代历史名人,原籍安徽巢湖,成长于直隶保定。

 

1910年,他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法办,并被递解到保定。

1914年7月,冯玉祥来到河南、陕西一带,担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参加白朗起义军。其后,他成为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1915年,他带领部队进入四川护国战争,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他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他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的辫子军并有所贡献,随后又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1月,孙中山率领革命军队,冯玉祥应段祺瑞的派遣带领部队前往福建与孙中山麾下军队作战。虽然当时形势错综复杂,但冯玉祥依然明白大义,曾公开通电全国。

在冯玉祥成为近代历史名人的过程中,他主张罢兵息争,提倡南北议和。

1918年6月底,冯玉祥率领部队进驻湖南常德,不过不久便被撤销并免职处分,但他于11月被任命为湘西镇守使。

1921年,冯玉祥带领部队进入陕西,并在8月被任命为陆军第11师师长,之后成为直系军阀,接替了陕西督军阎相文并以此为家园扩张。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冯玉祥的军队壮大了,得到了“西北军”的称号。1921年10月10日,他晋升为陆军上将。

1922年夏季,冯玉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领部队出陕援助直系。他成功击败了河南督军赵倜部,但他因受到直系军阀领袖吴佩孚的排挤,于5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并于12月31日授予陆军上将的军衔,率部驻防北京南苑,并抓紧练兵。

1923年,当曹锟和吴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决心推翻曹、吴军阀的统治。同年,他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5月又兼任西北边防督办,并于11月14日升授为将军府上将军。

北京情况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任命为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在石门寨和山海关等地激战期间,他接受了张学良提供的50万银元贿赂,率领部队返回北京,并发动了北京,囚禁了总统曹锟并推翻了直系的曹锟政府,驱逐了清废帝溥仪出宫。此举导致了吴佩孚在山海关一路的失败,冯玉祥被任命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脱离了北洋军系,并改编了他的部队为“国民军”,并电请孙文北上。然而,迫于形势,他不得不与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和段祺瑞妥协,组成了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选派学员

1924年,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进行了北伐战争。冯玉祥将军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参与并支持北伐。在近代历史名人刘伯坚的倡议下,在苏联顾问的影响下,冯玉祥于1925年春末夏初做出了向苏联派遣一批年轻军官留学的决定。在严格的挑选和考试下,他从军官教导团的300多名学员中录取了5人。冯玉祥还从各个部队选拔出了25名学员。他带领这些学员前往苏联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亲自主持考试,挑选出48名学员,其中24人被派往苏联,另外24人则派往日本。

西北军

1925年春天,受到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前往察哈尔的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他合并了西北边防督办,并将其部队改为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他于8月被任命为甘肃军务督办,仍然兼任西北边防督办。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党人和苏联专家的帮助,并建立了各种军事学校。然而在1925年12月,他下令部下张之江劫持并杀害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徐树铮。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通电下野,并前往苏联考察。他于8月中旬回国,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

 

五原誓师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不久后,国民军在南口失败,此时形势危急。李大钊曾三次电请冯玉祥回国,希望他收拾残局、整顿旧部,并协助南方的国民军进行北伐战争。冯玉祥慷慨接受李大钊的建议,提出:“进军西北,保卫党国,抗击外敌,改造军队,协助国共联合,实现北伐。”他随后在八路军总部发表了“五原誓师”,表示要为北伐事业尽快夺取全国政权并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而努力。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带领其部队到达山西五原地区。当时,国民军的许多流散部队听说冯玉祥回国,便纷纷携枪归队。冯玉祥与于右任、邓宝珊等人商量后,决定成立国民军联军,以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战略方针。同年9月17日,国民军在五原城内举行了誓师授旗典礼,冯玉祥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并就任联军总司令。典礼大会上,有万余名官兵参加。在易旗仪式上,冯玉祥宣布了国民军忠于孙中山的三义和出师北伐的决心,并向全国发出誓师宣言。随后,他率领全体官兵举行了游行,之后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聘请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为军事顾问。然后冯玉祥率部参加了北伐战争,出师甘、陕,在11月成功解救了西安之围。五原誓师的举行,对于刚开始的北伐战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中国大西北武装讨逆的重要事件之一。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于1927年1月26日回到西安。在党人的支持下,他在陕甘等地制定了治理条例,改革了地方行政机构,并扶助了工农运动。不久,宁汉对立局面形成,冯玉祥非常担忧。1927年4月18日,武汉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于是冯玉祥决定向东进军,与武汉北伐军在中原地区会师。他发布了讨伐冯玉祥的檄文,对鄂、豫、察、绥等地三路出兵,同时担任中路军总司令。此后,冯玉祥所部改编为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他任总司令,领导军队东出潼关,与北伐军唐生智部队在郑州会师。1927年11月,冯玉祥再次打败直鲁联军,取得了第二次兰封战役的胜利。

1928年,他率领部队参加了第二次北伐战争。在同年的10月,他前往南京,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但是,次年他辞职北上,在南京政府明令通缉的情况下,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介石发生利益冲突。在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冯玉祥遭受失败并下野。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所部在蒋介石的收编下,成为了其手中的一支军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玉祥在1933年5月与他的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人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他带领军队一举收复了多伦等四个县城,但最终却遭受失败。此后,他隐居泰山山脚下读书,并邀请党人和进步人士一起探讨世界大势,评论国内政局,并加强与各地抗日爱国力量的联系。他在住室墙壁上挂了一幅对联:“救民安有息肩日,方为绝顶人”,以此激励自己。

1933年11月,李济深等人联合第19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冯玉祥派代表前往参加。同年11月,他与宋庆龄、何香凝等13位知名人士向当局提出了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张。1935年4月,他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同年12月,在蒋介石答应实行抗战的条件下,他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5年12月,他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一直担任着重要的抗日领导职务,在战争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定的抗日意志。他曾率部多次参加抗日战争,包括在1937年日军占领北京时率领第41集团军奋勇抵抗。他还积极推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为抗日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了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督导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政部部长、军政部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但是由于受到蒋介石的排挤,他最终离开了这些职务。不过,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在鄂、豫、湘、黔、川等省份积极从事抗日救国的活动。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开的五大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中,冯玉祥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9年11月在五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945年5月在六届一中全会上仍然当选中央委员。

出访美国

1946年9月,冯玉祥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前往美国。然而,他在抵达美国后立即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开始,他公开抨击国共内战以及国民政府,并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运动。他凭借自己20年亲身经历,撰写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介石的统治进行了大量批判。

 

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委员会,冯玉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了大规模的民主救国运动。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在被开除党籍后,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并发表了《对被开除党籍的声明》,宣布要与内派的同志们一起为推翻蒋介石的制度,为实现和平而奋斗。为了防范特务暗杀,他还预立了遗嘱,表示要为人民的利益勇敢地说话和行动,宁愿为人民的利益承受困难,甚至付出生命。 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应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筹备,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他与李德全一起自美国返回中国,乘坐“胜利”号轮船经过黑海,在途中因轮船失火,与他的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冯玉祥的遗体被装殓后空运到莫斯科,按照元帅遗孀的愿望进行了火化。他的家人、苏联军方和社会代表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受到了阵亡军人的待遇。他的骨灰于1948年11月回到祖国。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参与了滦州起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在20世纪初,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并对内搜刮人民,劳动人民对此无法容忍,多次举兵反抗。1910年春,当时冯玉祥在清朝北洋军任第八十三标三营管带,受到思想的影响,与王金铭等人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在士兵中秘密传播反清的思想,并积极开展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王金铭等人积极密谋响应,决定加紧积蓄力量,准备在滦州武装起义,并且与天津的“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举义事宜。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并于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军政府”,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及各种文告,阐明军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但由于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军逐渐处于劣势,最终在次日黎明时分失败。 冯玉祥此次发动滦州起义表达了他反对清王朝统治的决心和对于全国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主革命的追求。虽然起义失败,但这次尝试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积累了经验。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尽管滦州起义失败了,但该起义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激发了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酝酿、筹划等前期过程,毫无疑问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冯玉祥将军共有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刘德贞,有第一子冯洪国、第二子冯、第一女冯弗能、第二女冯弗伐以及第三女冯弗矜。第二任妻子是李德全,有第三子冯洪达、第四女冯理达、第五女冯颖达以及第六女冯鸿达等子女。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将军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他的原配夫人刘德贞于1905年与冯玉祥结为夫妻,两人婚后关系良好。他们共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分别是长子冯洪国、次子冯、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和三女冯弗矜。1923年,刘德贞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结束了与冯玉祥将军近20年的共同生活。尽管身为官太太,刘德贞平日里却没有一点架子,与孩子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从不坐轿,因此被人们称为“平民夫人”。 后来,冯玉祥将军遇见了另一位女士李德全。李德全女士出身贫苦,她父亲是一位牧民,靠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后来她考入了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1924年,李德全女士和冯玉祥将军结婚。全国解放后,李德全女士曾担任卫生部部长、全国妇联、全国政协、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等职务。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将军的大儿子冯洪国于193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中国党,与张自忠将军、吉鸿昌等人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而冯玉祥将军的次子冯则于1917年出生在北京,是冯玉祥将军的原配夫人刘德贞所生。6岁时,因母亲患伤寒去世,由继母李德全抚养。冯先生12岁时和他的二姐冯弗伐一同去苏联留学,后来转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机械。1941年,中德断绝外交关系,冯便回国到胡子昂任总经理的中国兴业公司任机械工程师。1945年初,他赴美留学,在纽约物理工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进入加州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冯成为全美高科技领域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亲自参加过美国的太空探索计划和核武器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一位材料力学、机械工业等方面的专家,被誉为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他与蒋经国是留苏同学,二人交情深厚,现为美国中籍科学家。 冯玉祥将军共育有五个孩子,大儿子冯洪国、次子冯、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和三女冯弗矜。其中长女冯弗能生前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代表着我国妇女独立自主的精神理念,并且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和儿童教育,被誉为女性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将军共育有五个孩子,大儿子冯洪国、次子冯、长女冯理达、次女冯颖达和三女冯晓达。其中长女冯理达是中国著名的病理学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副院长;二女冯颖达曾留学前苏联到列宁格勒医学院,1950年回国,现为全国政协委员。而三女冯晓达在1948年与父亲一同在黑海轮船上遇难,年仅22岁。小儿子冯洪达则未涉足政治领域,生活在美国。他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家,曾为美国飞航局和耐克公司等服务。 历史上,冯玉祥将军曾经改名叫做冯·希拉夫。其实他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十一岁因家境贫寒失学,只能住在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为补助家庭用度,他的父亲希望替他补上兵额,领得一些“恩饷”,因此便改了名字。当时他父亲所在的清朝保练军是著名的“父子兵”,后来冯玉祥将军自幼跟随父亲参加军队,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的战功卓著,曾参加了许多重要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将军的童年时期家境贫困,为补助家庭用度,他的父亲希望替他补上兵额,领得一些“恩饷”,于是他便改了名字。后来营中出现一个缺额,管带苗某便想起了冯玉祥,但一时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于是随手写了“冯御香”三字,后来改名为“冯玉祥”。冯玉祥生平读书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用一个大木箱遮挡,专心借微弱的灯光读书。在他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他在学习时关闭大门,门外挂上标语“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打扰,学习完毕后更换为“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一生倒戈三次,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倒戈将军之一。他曾参加许多重要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在1928年北伐时,他因不满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起兵反叛,在武装斗争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控制了陕甘宁边区,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盟友。不过在1930年代初,他又改变了立场,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破裂后,向国民政府投降,成为了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员。为此,他被一些人指责为“贪官污吏”,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出于时局所迫。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将军在历史上被称为“倒戈将军”,因为他一生中曾经变换过多次立场,参加不同的政治势力。然而,有关冯玉祥倒戈次数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一生中共倒戈了八次,分别是:滦州起义倒清朝、护国运动倒袁世凯、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倒吴佩孚、拉郭松龄倒张作霖、五原誓师倒北洋、国共内战倒党、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1917年,冯玉祥受洗皈依教,并利用宗教力量控制自己的军队,因此被称为“将军”。他参与了多个重要战争和政治斗争,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在政治立场变化的问题上备受争议,被一些人指责为“倒戈将军”,有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出于实际政治和军事的考虑。在庐山批判彭德怀时,一些人将彭德怀归为了冯玉祥一类的人物,称其为“伪君子”。从这一评价可以看出,党内关于冯玉祥的评价并不高。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参加了“滦州起义”,想以反清旗号造反。但可惜的是,该行动被出卖,功败垂成。作为部队的领袖,冯玉祥被撤职,流放到保定,之后才来到北京。在北京,他得到了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援助和提拔,成为了京卫军营长。在这段时间,他加强了对宗教的接触,每个星期天都去参加礼拜,和堂主任刘芳成为了好朋友。他对宗教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认为耶稣是个重要的人物,讲究的是贫穷和自由的思想。 在1917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了一个盛大的洗礼仪式,有94个人加入教会,其中包括冯玉祥将军。自此,冯玉祥正式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开始按照圣经的教导认真生活,无论在治军还是个人生活上,都严格遵守。他的加入教并没有干扰他政治、军事和社会的生涯,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精神支持,在历史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提倡“以教治军”,并用宗教的教义来管理军队。他强调节俭和自律,鼓励官兵洁身自好,并严格禁止军中人员吃喝嫖赌,穿着奢华绸缎和吸烟等不适当的行为,冯玉祥本人也一直以身作则。他穿着灰布军装,睡在稻草地铺上,每餐仅有一道菜和汤,一发不谦,数十年如一日。为了让官兵更了解宗教并将其信仰作为行为准则,冯玉祥不断邀请教会的牧师来军中宣讲福音,教导军人如何更好地信仰上帝,并为希望成为基督徒的官兵施洗。此外,冯玉祥也聘请了随军牧师来为士兵提供更好的精神支持和服务。在冯玉祥的努力下,许多部下的官兵都信仰了基督教。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张之江将军,他曾经反对教会,但在冯玉祥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在一次聚会中,有5000名官兵接受了洗礼。张之江曾花费数万银圆,印刷了10000册圣经,封面上印有金字:“此乃天下之大经也”。这批圣经对于冯玉祥的部队和他本人的信仰生涯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教义,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不断地推广基督教。在任湘西镇守使时,他结识了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大夫,并允许罗氏给部下的官兵讲道、治病。由于继任治疗出了意外,罗感恩不幸殉职,冯玉祥深感愧疚。为了弥补亏欠,他向远在美国的罗感恩之子寄去学费,但尽管接连寄去两次,这笔钱最终都被返还了。为了纪念罗感恩,冯玉祥用这笔钱建造了一座以“思罗堂”为名的活动礼拜堂。“思罗堂”全部为木质结构,可以随时拆迁、随意挪动。此后,冯玉祥的军队迁到哪里,他就会将这座礼拜堂移动到那里。

在担任陕西督军期间,冯玉祥依然对信仰保持着热情,并与陕西教会的同工保持着联系。与时任陕西圣公会会长的浦化人牧师关系最为亲密。当浦化人被逮捕后,冯玉祥设法将其保救出狱。在陕西,冯玉祥还计划在张家口兴建一个“福音村”,以推广基督教的影响。他会将翻译过的圣经分发给自己的部下以及愿意接受教义的慕道友阅读。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是一位笃信基督教的人士,他在南京教会的新堂破土仪式上题词“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墨宝至今仍然珍藏。此外,他还曾计划在张家口兴建一个以推广基督教影响的“福音村”,并已制定了蓝图。村庄中央是教堂,四周是住宅,还包括学校和戏院。不幸的是,这一美好计划未能实现,因为战争爆发。

然而,冯玉祥的形象也有着另一面。在1927年,他发动了河南省毁佛运动,将大相国寺改为市场,驱逐所有的比丘比丘尼,没收所有寺产,并把寺院改建为学校、救济院、图书馆或娱乐场所。这一举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毁佛运动。此后,华北佛教衰落的速度急剧加快。

冯玉祥也是一位红色的诗人,他明白歌曲在军队士气和精神面貌上的重要性。自1912年开始,他就一直为自己的军队创作歌曲。这些歌曲十分风靡,充分展现了将军带兵打仗的壮丽风范。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是一位了解士兵心理的领袖。在他担任第2营营长时,他规定了士兵训练计划,并编写了《八百字课本》和《六百字课本》供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技能,他还编写了三首军歌——《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和《利用地物歌》。他要求所有进出操场或营房时,首先唱这三首歌。如果唱完这三首歌还没到达目的地,他们还需要继续唱其他的歌。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士兵的士气,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冯玉祥还不断改进士兵的训练方式。当第80混战团在百灵庙作战时,他向老朋友们咨询实际战斗情况,并对之前的训练是否符合实际作战需要进行了询问。该团1营营长王石清、2营营长郑金声等都按实际作战的详细情况回答了他的信。冯玉祥研究了这些回信,并不断更新训练计划,以帮助士兵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了大量士兵,在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是一位注重士兵训练和军民关系的领袖。他不断优化训练计划,认真修改训练内容和计划,并把要点编成歌曲教唱,使士兵易于理解和记忆,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减少战时的伤亡。

他撰写的三首军歌也很有代表性,分别是《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和《利用地物歌》。这些歌曲旨在让士兵牢记军纪、战斗动作和地形利用等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冯玉祥看来,军民关系也非常重要。为了加强军民之间的联系,1922年他还编写了《爱百姓歌》。他曾经说过:“我在当国民军的时候,新兵入伍,首先教他们一首《爱百姓歌》,这样他们一入伍就会认真对待百姓,与之和谐相处。”冯玉祥的这番话深刻反映了他对军民和谐相处的看法。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深知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保护百姓,不惊扰百姓,才是养军队、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义务,而这样国民军也能得到民众的爱护。为此,他编写了一首《爱百姓歌》。这首歌呼吁军人爱惜百姓,关心民生,表示军队的粮饷来源于民间,而在平定内乱、御敌扰时,军队必须保护百姓,使他们免受苦难与伤害。同时,更应该保持纪律严明、名誉良好,真正成为军民一体的国之宝。

此外,冯玉祥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著有自传《我的生活:冯玉祥自传第1卷》,书法也颇有造诣。他在自传中讲述了一次由常德到津市的行军经历:兵分五路,在大雨中完成了预定计划,未惊扰百姓,得到了当地各界的赞扬和爱戴。这次经历深刻反映了冯玉祥对保护军民安危的责任感和重视军民关系的态度。

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除了著书立说,他还善于绘画。他的画作较少流传,其中一幅是1948年7月21日,即他遇难前不久,在美国为龙云的第四子龙绳文所画。这反映了冯玉祥的艺术天赋和多元化的才华。

除此之外,冯玉祥的代表诗作《我》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诗中强调了平民生活、民族尊严与国家繁荣的关系,呼唤人们要为国家和民族不断努力奋斗,坚守真诚和正直,保家卫国,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首诗意义深远,深刻反映了冯玉祥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和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人们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纪念和研究,例如出版他的自传《我的抗日生活:冯玉祥自传第二卷》和《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并在文化界设立了多个纪念馆和纪念场所。

追悼冯玉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949年9月,冯玉祥遇难一周年纪念日时,中央政府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周恩来致悼词,赞扬了冯玉祥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独立奋斗中所做的巨大贡献。

根据冯玉祥生前的遗愿,1953年将其遗骸安葬在泰山西麓。葬礼上,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写了“冯玉祥先生之墓”的碑文。周恩来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赞他为忠诚的爱国者,无私奉献的模范,这种崇高的精神和历史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了名为“冯玉祥先生在泰山”的展览。在展览中,人们重温了冯玉祥的生平事迹,包括其与赵望云合作的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撰写的《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在泰山的各种活动资料等等。

冯玉祥将军的坟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主席曾亲自选址,并为其陵墓添置了墓碑,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爱国人士。

大众桥是由近代历史名人冯玉祥于1935年建成的一座古朴精美的桥梁,横跨在溪石峡两岸。此处是冯玉祥陵墓的位置,墓地背靠科学山,前临深涧,整个墓地极为庄严肃穆。冯玉祥将军的遗体在1952年开始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进行了安葬仪式。那时,数百人参加了仪式,包括何香凝、朱德、周恩来、黄炎培、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等近现代名人。他们共同为冯玉祥将军创作了挽联,表达对这位杰出人物的追思之情。

冯玉祥墓是一座庄重、肃穆、庄严的墓地,由花岗石建成。墓壁正中横刻着郭沫若题写的金色大字:“冯玉祥先生之墓”。整座墓地分为四层,代表了他一生经历的不同阶段。整体设计简洁而高雅,风格别具一格。冯玉祥先生自己题写的诗作《我》也永久刻在了墓碑上,这是富有哲理和历史意义的珍贵遗产。

冯玉祥先生是一位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战士,他从出生到去世一生经历了许多的战斗与奋斗,被誉为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位于泰山西溪口东侧的冯玉祥墓就是他终老的地方。墓地共有四层,其中第四层18级记录了他坚持抗日反对卖国,为祖国和平奋斗不懈的人生经历。墓中共设有66级阶梯,代表他一生渡过66个春秋。冯玉祥墓的左侧是他原配夫人刘德贞的墓地,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故居

安徽冯玉祥故居包括了书房、卧室、厨房、饭厅、侍卫室、客厅、花园等部分。据记载,其中厨房、饭厅曾在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存有19间。曾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巢湖市人民政府为冯玉祥故居投入巨资进行全面维修以恢复原貌。1988年,冯玉祥将军诞辰106周年之际,故居客厅成为了“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并向游客开放。陈列内容包括、朱德题赠的挽帐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冯玉祥生平照片、手迹和遗物等。在故居院内,还有一座由花岗石雕成的冯玉祥全身塑像,门前摆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将军府第”四个大字。

 

冯玉祥故居是位于安徽省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其匾额上刻有“将军府第”四个大字。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重庆旧居

冯玉祥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鹤村,原为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当时被称为“张家大院”。1939年初,冯玉祥将军购买了这个院落并命名为“抗倭庐”,他和夫人李德全及子女在此度过了七年的抗战时期。

 

冯玉祥旧居总占地面积2937.5平方米,建筑为土木结构,采用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铺面和穿斗式梁架的设计。在2000年,这个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随后授予了“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在2003年8月31日,冯玉祥旧居完成了主体修复工程并于同年12月6日正式向游客开放。旧居内还展示了许多冯玉祥将军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痕迹,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这位伟人的卓越人生。冯玉祥旧居的馆名由全国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鹤村,原为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时期购买了这个院落并将其命名为“抗倭庐”并在此工作生活了整整七年之久。

西安城墙

为纪念冯玉祥将军于1926年解西安之围而开建的城门即为玉祥门,它位于西安城墙西门(安定门)以北。

 

人物评价

冯玉祥将军戎马一生,从一个平民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率领的部队也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他治军严明,善于练兵,因此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备受赞誉。在作战中,他强调了解敌情,迅速作出应对并利用自身优势攻击敌人的弱点。他善于用夜袭、突袭等战术,让敌人猝不及防。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布衣将军”。

 

尽管冯玉祥将军的一生中多次背叛自己的主人,并因此被人戏称“倒戈将军”。但是,对于这位历史名人的倒戈行为,现代人们已经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将其放在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

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对于冯玉祥将军一生倒戈次数进行了更正,其实际倒戈次数是九次,依次为:滦州起义倒满清,护国运动倒袁世凯,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倒吴佩孚,反奉战争倒张作霖,五原誓师倒北洋,国共倒党,中原大战倒蒋介石和国共内战倒蒋介石。

对于冯玉祥的个人评价意见不一。有些人赞扬他为爱国将军,而有些则批评他是典型的军阀。在军阀混战时期,他多次下野然后又多次起兵,绑架暗杀政敌,表现出对于个人权力和地盘的执着。虽然在抗战时期,冯玉祥在军事上没有大的成就,但他一直坚持抗战精神,并积极拥护国民政府,参加各种抗日活动,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爱国人士的精神。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他为“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主义战士”,并承认历史人物都存在着一定缺陷。

冯玉祥将军对于中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在艺术形象方面,陈凯歌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扮演了冯玉祥将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