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名人排行榜中国近现代100名名人,中国近现代出名人物

最新上架

影响近代中国的100人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行为规范的制定者。 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 在古代,孩子入学时第一个崇拜的人就是孔子。

2、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际上是中国的开国皇帝。 “秦政法,行百代”。 他创立了皇帝制度,完成了中国的一系列统一。 他“废除封建,置郡县,修驿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时代。 这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3、老子(约公元前571-471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行“内用黄老,外显儒家”的政治理念。 道教是在其教义的影响下产生的。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伦(61?-121)。 如果他单独发明了纸,他的影响力在人类历史上就排第一了! “纸”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鉴于纸在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伦作为纸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必将闪亮史册! 可以说,蔡伦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发明家!

5、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他是建立和壮大中华汉民族、汉王朝的划时代的巨人! 他建立了文明体系,为儒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奠定了基础。 他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 汉武帝本质上是汉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

中国近代杰出人物?

中国近代杰出人物

男性: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毛泽东:人民站起来了

3、邓稼先:导弹之父

4、钱学森:火箭之父

5、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钟南山:呼吸医学科学家

7.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

8、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

9.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0.李彦宏:百度创始人

女性:01.秋瑾:中国现代女性革命的象征

02、何香凝: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03.唐群英:中华民国创始人之一

04、宋庆龄:新中国唯一名誉主席

05.宋美龄: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言的华人

06.吴以芳:首位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女性

七、邓颖超: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08.史良:新中国司法工作的先驱

09.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

10、金学树: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杰出代表

11、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15、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15、屠呦呦:华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图片]

已故近现代

影响中国近代史的100人

对中国近代史有影响的华人:

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左宗棠邓世昌

慈禧 王以新 曾国藩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孙中山 袁世凯 鲁迅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叶挺朱德陈一和龙

张学良杨虎城沉仲明童林阁赵登宇

李宗仁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林彪

罗荣亨 素玉 谭振林 傅作义 张健

荣宗敬荣德胜詹天佑宋庆龄侯德榜

魏源严复范旭东光绪皇帝献星海

聂耳田韩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

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外国人:

马克思·马林堡·里德·白求恩

中国近代伟人排名

1、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开发先驱。 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员,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控制之父”“火箭之王”,自从钱学森回国打球以来,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就被提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邓稼先,中国两弹一星之父,两弹英雄。

(1924.6.25—1986.7.29)九三学社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为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系统疾病专家、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

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5、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26.8.16-2019.1.16)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现代名人有哪些?

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因,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人,祖籍浙江杭州。 林徽因,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建筑师、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2、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她是一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和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玉壶冰心一块》。

3、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阳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莫村,笔名怀举,笔名钟书君。 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研究者,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谦”。

4、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顺、玄珠、方弼、志敬、蒲牢、伟明、沈中方、沈明复等,字彦彦丙,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批评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5、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青春,字舍予,别号杰青、洪来、飞窝等。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人民艺术编剧。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名人?

詹天佑、冯如、钱学森、蔡绍基、陈天华等

1.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鄢城,号大超。 祖籍惠州婺源。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第一任铁路总工程师。

他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他创造的“挖井法”和“人字”线震惊中外。 他还计划修建沪嘉、洛通、锦鲁、锦州铁路。 、平利、新沂、潮汕、粤汉等铁路成绩显着。

2.冯如

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冯九如,字丁三,广东恩平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者、制造者和飞行员。 他被誉为“中国的“航空之父”。

冯如是汉族广东人,出生于广东恩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喜欢制作风筝、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特别是飞行故事很着迷。 12岁时,他随父亲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谋生。

他亲眼目睹了美国先进的工业,相信国家的繁荣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 要改变中国的贫困落后,学习机械、发展技术缺一不可。

他在开发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资了飞机制造。 他第二次造飞机并试飞成功,获得了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一级飞行员证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冯如的一生,是为中华崛起奋斗的一生。 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他创造了“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对中华民族航空工业和人民空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创始人。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历任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他回国。

自从钱学森回国服役以来,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已经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4.蔡绍基

蔡守记(1859年—1933年5月23日),英文名:Tsai Shou Kee,字树堂,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地区象山县拱北北岭村(今珠海市)。 他是第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孩子之一,在耶鲁大学学习法律。

1881年奉命回国。 他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后任北洋大学校长。

回国后,还历任大北电报局翻译、上海海关翻译、北洋西务局局长、天津海关路局长、天津英租界局局长(此为天津华人参与租界事务的开始)。

1933年5月23日在天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5.陈天华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先素,又名邢台,又名郭廷,别号四黄,新化县荣华乡梨树凤阳坪人。湖南省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成员,清末革命烈士。

1896年入新华紫江书院,1898年入新华师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加组织“抗俄义勇队”和“军国教育会”。 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长沙起义。

1905年与宋教仁在东京共同创办《二十世纪中国》杂志; 协助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 《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加反对康熙、梁保皇派的论战。

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禁止清朝留学生条例》,他愤怒漂洋过海,在日本东京大森湾为国捐躯。 那年他30岁了。 1906年春,他的灵柩被运回长沙,安葬于岳麓山。

已故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