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事与营救的古代历史人物
营救宣帝
丙吉作为一位律令专家,在古代历史上担任鲁国狱史,并逐渐升迁为廷尉右监。因被牵连罪案而失去职位,回到州里做了从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当时汉宣帝刘询还是一个婴孩被卫太子事牵连关在狱中。丙吉心知太子无罪,看到曾孙无辜,特别挑选谨慎厚道的一名女囚护养刘询,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
丙吉在处理巫蛊案件的同时,与刘询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连续多年的努力始终未能结案。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丙吉于此时成为了拯救刘询的最后希望。望气的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使者登记监狱中所有关押的人,并下令执行死刑。然而,丙吉不顾一切地拒绝让使者进入郡邸狱,试图保住朝廷曾孙的性命。
一个匿功不言的古代历史人物
营救宣帝
丙吉心系汉宣帝刘询,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为他护养,试图保住朝廷曾孙的性命。在拒绝让使者进入郡邸狱,与武帝的忠臣郭穰相持不下的时刻,丙吉声言曾孙在狱中,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更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他的顽固坚持最终使得刘询得以幸存,而全国大赦缓和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匿功不言
后来,丙吉历任车骑将军市令、大将军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受到大将军霍光的厚望,担任重要职务。在汉昭帝驾崩后,无继承人的情况下,丙吉被委派迎昌邑王刘贺即位。
然而,刘贺的不守法度行为被废,大臣商议立国君,霍光、张安世等人提出的人选迟迟未定。在此关键时刻,丙吉向霍光陈述:“将军曾奉托孝武帝,尽职尽责,是天下重臣。而孝昭皇帝早崩无后,海内忧惧,如今需要尽快确定新的国君。我们应该按天意在发丧之日之后即刻拥立新的君主,但应该谨慎选择,保证他符合圣人之志。” 他的谆谆教诲最终启迪了大家,使得新国君的选举顺利完成。
历史上被埋没的功臣
提名汉宣帝的继承人
霍光想要为汉宣帝刘询提名继承人,丙吉深谋远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我们应该选一位有才德、具备大义、又符合圣人之志的继承人,以免替汉朝选错国君。” 他进一步陈述道:“以前叔父曹参推举过一个不是理想的人,最后废了他。现在我们选择的人应该符合天下人的期待。” 丙吉为孝武帝所养的刘病已经准备好并且符合他所说的条件。但丙吉没有直接提名他,而是委婉地陈述刘病的情况,希望大臣们能够考虑这个人选。
最终,霍光听取了丙吉的建议,决定让刘病入宫侍奉太后,以试探他的能力和才德。随后,刘病即位为汉元帝,而丙吉也因此赐予关内侯之封。
受封博阳
丙吉还曾担任过太子太傅和御史大夫等高职。但霍氏被诛,刘询亲政后,丙吉并未借机炫耀自己的功绩。相反,他一直保持沉默,不谈以前的恩德,始终隐姓埋名,为汉朝尽心尽力。他的一生深深印证了他的名言:“匿功不言”。
匿功不言的丞相丙吉
默默地为曾孙保护
丙吉心系汉宣帝刘询的曾孙,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为他护养,试图保住朝廷曾孙的性命。后来刘询即位,丙吉曾掩护居住在郡邸的刘曾孙,使他得以安然度过,並借助自己的职权大力宣扬天下大赦,缓和政治环境。
一次,掖庭令想要在写奏章之前询问关于丙吉的功绩,于是把一名宫女则请到丙吉面前,请其为她作证。丙吉回忆起女囚以及其他两位保护刘孙的人,分别祈求皇帝赏赐他们。于是,武宣皇帝授权宣布这两人不能被找到并寻到他们的后裔后大大赏赐了他们。
获封博阳侯
但是,直到永始四年(公元前60年)丙吉才被推荐给宣帝,并获得封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丙吉一生贡献卓著,但却极少炫耀自己。即使在获封博阳侯之后,他也始终忠于自己的信条:“匿功不言”,不愿意谈论或炫耀自己的功劳,为汉室的稳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丙吉在世时,就被众人誉为“忠厚老成、文质彬彬”,他还曾说过:“天道德至,用人有恩。才能卓越、品德高尚的人,必然会受到上天的眷顾。” 正是有这样高尚的品德,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荣耀。
将匿名护持进行到底的丞相丙吉
执念曾孙心安
丙吉是一位道风正气的丞相。他早年为了保护汉宣帝的曾孙,暗中选取了一位名叫则的女囚来悉心护养他,此举非常隐秘,就算宗室内也极少有人知道。后来刘询即位,并得知此事,深感感激,并给予了相应的奖赏。丙吉一生坚持把功劳留在心里,从不半分炫耀。
直到丙吉病重,汉宣帝依然赞美和尊重他。丙吉则谢绝了封侯的提议,认为自己没有所作为,应当让位于真正有功的人。但汉宣帝却告诉他,封侯并非空耳,而是对他长期以来默默护持曾孙的奖赏。汉宣帝还建议丙吉专注疗养,不必负疚和想得太多。
待人宽容有度
丙吉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接任魏相之职,他并非出身名门,但是却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孔孟之道。他执掌丞相后,行事量宽大度,崇尚善德,喜欢尊重别人。一次掾史犯了错,丙吉没有惩罚他,只让他自己休养,并未追究差错责任。有人对他说:“君做丞相,却尚有奸吏自恣,是否过于宽容?” 丙吉回答道:“如果高官有人被惩处,我就不是为政者了。”
丙吉在生命最后时,依然保持着公正和宽容的态度,他在病榻上推荐了一位能干之人来接任自己的职位。在他去世之后,葬礼上人们都认同他所奉行的公德和宽容为帝制政治树立了重要榜样。
庄严对待终身匿迹的丞相丙吉
明智推选才俊
丙吉生命垂危之时,汉宣帝刘询亲自前来探望,并且询问他如果有不测的话应该由谁来继任。丙吉没有直接回答,但最终还是推举了西河太守杜延年、廷尉于定国、太仆陈万年三位才俊,认为他们在德才方面都超过了自己,并请求汉宣帝考虑这三位才俊。
汉宣帝认可了丙吉的推举,并且在丙吉去世后,这三位才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成为廉明公正的官员,受到了汉宣帝的赞誉。这不仅说明丙吉对人才的严谨考量,也充分证明了汉宣帝的明智选人之道。
留下不朽功绩
丙吉是一个为国为民默默奉献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对天下百姓的关怀和爱护。他病逝之后,汉元帝因为上书申诉,恢复了丙吉之子丙显的爵位和食邑。
丙吉的临终遗言,不仅展示了他的匿名护持精神,也是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他为国为民的勇气和忠诚精神,最终赢得了历史的尊重和崇高荣誉。他所留下的不朽功绩,终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丙吉纪念:功勋彰显,德业千秋
复兴王室,接续遗产
丙显之子丙昌在丙吉功勋的基础上,继承了爵位,成为博阳侯。然而,丙昌的父亲丙显曾经受到削官去职的压迫,直到汉成帝时期才得以恢复其爵位和食邑。成帝甚至下诏奖励丙吉旧恩最重,重视奖励功德,维护世代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周朝以来的封建制度,充分肯定了丙吉的功绩,隐藏世代的宗庙和家族祭祀得以恢复。
以德治国,树立榜样
丙吉是一位重德才的官员,他对人才的慎重考量,以及亲民爱民的治理方式,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在历史上,丙吉被称为”治世之标”,他在任职期间,一直以”考绩用人,以德治国”为准则,将社会管理和政权运作做得有条有理。
千古荣誉,留名铭心
在历史评价中,丙吉被列为汉朝治世名官之列。在《汉书·艺文志》中,班固曾极力推崇丙吉:”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归翁、赵广汉、严延年、于定国、杜延年。”丙吉以自身的才能和身份背景,成为了治安长官、大将军等职务上的重要人物,并因其愚直忠诚,追求无私公正的精神而家喻户晓,功勋千秋,千古流芳。
丙吉卓越贡献:千古称颂,铭刻史册
古之制度,必须体现君臣相配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相待而成”是制度的核心。古代礼治社会的基石,体现了君臣之间牢固而互相依存的关系。汉代的公卿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官员们严格遵守礼让之道,将合理的分权与权责制度运用到极致。
丙吉治理道路:高效明智,受世人推崇
丙吉是一位治理明智的名臣,在其职务范围内,严格考核,廉洁治理,将中兴之道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正所谓“麟之为瑞也,仁而不触,玉之为宝也,廉而不刿,恕以及物,善不近名”,这是丙吉的治国法则,也是其获得众人尊敬的原因。
治政理念:事无巨细,务求细节
宋代儒学家宋庠曾对丙吉的治政理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徒知小事之不问,不知庶职之已隳”。丙吉注重治理的细节问题,不注重名利,而是务实重实际效果。他认真推行牛酒诏、马夫教育等广泛的政策,深化大众教育,纠正不良风气,以治国之道助力国家之兴盛。
深刻评价:德行千古,功绩永载
无论是班固、权德舆、李德裕,还是宋庠,都对丙吉的卓越贡献、深远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丙吉所遵循的实效主义思想,赋予其治理伟大的信念,也是其不朽功勋的关键所在。
丙吉与其他名相一样卓绝:功业传颂,千秋铭记
名相荟萃,流芳百世
古代中国政治史上,名相辈出,辅佐一代天子。萧何临国经天,曹参智勇双全,丙吉治政明智,房乔议事精擅,杜周才华横溢,姚崇清绝风流,宋璟器重礼法。
名臣众多,丙吉卓尔不凡
名臣之中,丙吉确立了自己的崇高地位。丙吉不关心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关注于真正的、有利于国家与百姓的事务。他极其重视国家安宁,善于治理黄河水患,使涝灾大为缓解,保障了民生。
真相昭彰,丙吉功绩卓著
历代文人学者对丙吉的评价也是不遗余力的。罗璧以丙吉治理阴阳、亲王侯、附百姓、缓治黄河灾害为例,高度评价了丙吉的才能与恪守国家利益。
不还俗,则免俗:丙吉敦礼修文
归有光对于丙吉的评价则直言:君德赖以不还俗才得以防止迂腐。丙吉是一位注重德行、弘扬礼教的名臣,治政道路从不违背原则,从不将得失放在个人名利之上。
G>深刻启示,用心治国
忠厚仁义,政治殿堂之才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忠厚仁义是治国理政的基石。汉代的曹参、周勃,唐代的狄仁杰、韩琦等名相犹如丙吉一样,都被人们赞颂为正直忠诚、爱民如子的仁能之士。
相托国重,国家危亡不容轻言
林时对说:“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相托国重,责任不容轻言。在危急时刻,名相如丙吉、宋璟、张九龄等人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振兴国家,全力拯救民生。
伟人成就,用心治国非浅薄之事
用心治国,是伟人成就的必要条件。丙吉治理阴阳、治水抗旱、兴修水利、舒缓人民疾苦,这些都是丙吉的治国功绩。其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用了自己的心血与想象力,打造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安定祥和的国家。
身怀绝技,英名流芳千古
丙吉不但身怀绝技、才华横溢,还是一位道德高尚、执着追求的名臣。他的政治哲学——“不关心无关紧要的事情,关心真正的事情”,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启示人心,深刻警醒
丙吉的治国方式,诠释了,在改变和发展中,发扬民族精神和道德风范,学习他用心治国,即重视社会矛盾,关注百姓利益,关心国家大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量大,深得民心
崇德尚善,古人铭记
崇德尚善,立身之本
在古代社会,崇德尚善是人们立身的根本。丙吉深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多次践行“以民为本、以德为先”的治国之道。
古人风范,垂范后世
丙吉像其他许多古代名臣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与他一样,像姚崇、杜黄裳等名臣一样,他们的风范使后世仰慕。
治国从心,注重民生
丙吉以民生为本,关心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深入到百姓中间,亲自协调解决民生难题,大力开发水利,兴建堤坝,使人民安居乐业。
修身养性,涵养民心
丙吉深知“德不馁,行不惰”的道理,通过无私奉献、勤奋劳作等方式来涵养民心,使百姓对他充满信任和爱戴。
驭吏吐茵,善治甚得人心
丙吉治理国家讲究善治,即以德治政。他因其深厚人品和才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尊敬。比如驾车人乱吐在车上,丙吉没有轻易驱逐他,这样的宽容与爱心彰显了他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司马光、陆游等人的赞誉。
丙吉加封为扶风侯,谥为“恭侯”,以示尊崇。丙吉治国有方,重视农耕和水利,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历经千年,他的名字仍铭刻在历史长河中。凭借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丙吉被后代称作“能时刻忧虑边事不忘职守”的名臣,其所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仍然被后人所传承和崇尚。
德才兼备,铭刻史册
丙吉是古代名臣中的佼佼者,他的德才兼备、治国有方、重视民生的作风及卓越成就,使得后人对他深深敬仰,辉煌名声被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治国方略,流芳百世
丙吉善于治国,以德治政,重视农耕水利,安抚民心。他提倡“以民为本、以德为先”的治国思想,被后世承传。他的事迹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后人广泛传颂,流芳百世。
崇德尚善,为后人所仰慕
丙吉一生修身齐家,崇德尚善,他的品德高尚、为政清明、爱民如子、重视教育等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治理思想。
治国典范,青史流芳
丙吉所倡导的治国理念和优秀执政风格,为人们所铭记。他的成功治理实践被青史留名,并作为后人治理国家的典范。
伟人形象,历久传承
丙吉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治国思想、执政风范、民生情怀等形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治国理念的发展和进步,始终被后人所传承。
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卷八十七》)
古代历史人物丙吉,以其卓越的功绩,得到了历代皇帝的重视和纪念,被画入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之中,以表扬其功绩和声名。康熙六十一年,丙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共同被从祀历代帝王庙,光彩照人。
《汉书》中记载有丙吉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他的事迹和功绩,成为后人了解他的重要资料。
丙吉作品 | |
---|---|
《奏记霍光议立皇曾孙》 | 《与魏相书》 |
丙吉并非只有功绩,他还是一位有作品在文学领域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他的作品有《奏记霍光议立皇曾孙》和《与魏相书》等,展现了他广泛的才华和深厚的思想。
古代历史人物丙吉的墓葬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坐北向南,封土高达十余米,墓基宽广,气势宏伟。当地群众将其称为“塌冢”或“簸箕冢”,形似簸箕,即东西两边略高,中间向下塌陷。据清康熙《咸宁县志》所载,著名文人马元善曾为此墓题写了五言诗一首,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和历史背景。墓周围为乾隆巡抚毕沅和知县丁尹志所立的石碑,共计二十四丈。
丙吉作为一位重视民生和水利的名臣,在他生前也深受百姓爱戴和尊重。他的墓葬不仅仅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更是他的生命和思想的终极归宿。这座墓葬见证了他的伟大历史地位和卓越的成就,也承载了后人铭记和追思的情感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