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人物及事迹

各行各业中,都曾出现过能力高尚、令人敬佩的人。 我们将称这些人为名人。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继续铭记。 那么你会记住哪些名人和他们的事迹呢? 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的近代历史人物事迹事例。 我希望你喜欢他们。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1

宋庆龄(1893-1981)出生于上海一个牧师和实业家家庭。 她的父亲是孙中山的好友,也是她的启蒙老师。 年轻时他在美国接受了“欧式教育”,受到了民主的洗礼。 父亲源源不断地寄来的信件和剪报,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一座桥梁。 革命浪潮已经退去,宋庆龄完成学业后回国改革、建设祖国的雄心已无从谈起。 她直奔流亡革命者集中地东京,很快担任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9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与孙中山结婚,并以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地跟随孙中山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他把“和平、斗争、救中国”的重任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战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国务活动。 同时,她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健康和福利事业中。 此后,历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0年,她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成员。 1952年当选为亚太联络委员会主席。

现代历史人物事迹第二章

宋庆龄小时候的一天,全家人要去她叔叔家玩。 到了门口,宋庆龄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孩子?” 爸爸好奇地问道。

“我不能去,我已经答应小珍了,今天早上教她做花篮。” 宋庆龄回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原来如此。” 父亲松了一口气。

“晚点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可以吗?”

“不用了,不用了,我跟她有个约会。” 宋庆龄急忙说道。

“没关系,明天我会跟她解释,不然我就道歉了。” 爸爸继续劝说。

“不,你说过你要守信用,如果我忘记了日期,明天我可以向她道歉。但我没有忘记,我不能食言。” 宋庆龄坚定的说道。

宋庆龄送家人出去后,她独自一人回到自己的房间,耐心等待。 她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坐在琴凳上弹一会儿钢琴。 平时她熟悉的曲子,今天却总是不准确。 然而,直到全家人吃完午饭回来,小珍才来。

妈妈心疼地说:“女儿一个人在家,多无聊呀!”

宋庆龄仰起脸回答:“一个人在家很孤独,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心里很平静。”

宋庆龄信守诺言,她宁愿不去叔叔家看鸽子,而是要等小珍,等了一天她就安心了,这就是诚信的表现。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第三章

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蜚声海内外。 7岁时,她恋恋不舍地离开家去中西合璧的女校读书,她没有哭; 14岁,随妹妹宋美龄离开亲戚去美国留学时,她没有哭; 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时,叛军的子弹两次从她的太阳穴上擦过,她没有哭; 孙中山去世后,她也没有哭。 但这样坚强的女人也有非常温柔的一面。 她不知为何哭了四次……

第一次哭:家人反对他与孙中山结婚

1915年6月,宋庆龄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 她这次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看望父母,二是向父母承认自己与孙中山的婚姻。 回到家的第二天,她心里忐忑不安,向父母询问她与孙中山结婚的意见。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老朋友。 今年他已经49岁了,而宋庆龄才22岁。 宋嘉树无法接受这门亲事。 他看着站在一旁的女儿,毫不留情地说道:“孙先生是一个伟人,但他也是一个老人,你怎么能嫁给他?这根本不可能……”一向听话的,执着地说:“不是,他才四十九岁……”

“女儿,你真是不尊重自己,不珍惜自己,你的未婚夫都快五十岁了,你为什么要嫁给他?为什么你就不怕被亲朋好友嘲笑?为什么?你非要坚持这个极其不公平的职业吗?合适的婚姻吗? 宋嘉树怒道。

宋庆龄强忍住脸红,说道:“孙先生年纪大了一点又怎样?年纪大了就不能娶个年轻女子了吗?他是我们国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他是一位顽强的革命实践者,现在是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领袖,他正在为实现他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和爱戴吗? ”

宋嘉树摆摆手,打断了宋庆龄的话,下了最后通牒:“宋家容不下老女婿,你想嫁给孙中山,就别进宋家。” !”

宋庆龄无法理解父亲为何如此“无情”,母亲和大哥宋子文也反对这门亲事。 想到这里,她的鼻子一酸,泪水再也抑制不住……这是宋庆龄想起的。 第一次哭。

第二声呐喊:离家出走,高高飞翔

1915年10月,宋庆龄从东京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 她的父母不仅反对她与孙中山的婚事,甚至将她软禁起来,并匆忙为她选了一个女婿。 宋庆龄感到十分惆怅。 她整天沉默不语,要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要么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一天晚上,宋庆龄趁着没人的时候赶紧收拾衣服,准备去东京找孙中山。 突然,窗外传来脚步声。 她抬起头,看到了妈妈的身影。 这些天,宋庆龄的母亲变得十分忧郁,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宋庆龄深爱着母亲,在母亲倪桂珍心目中,宋庆龄是家里最疼爱、最稳重、最聪明的孩子。 许多年后,宋庆龄对朋友们说:“当时我确实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毕竟我的父母支持我,努力工作。如果我离开他们,他们会失望和失望的。”痛苦。但我很敬佩孙中山,很想和他一起探索救国富民之路。这就像我心中燃烧的一团火,无论如何也无法熄灭…… ”

宋庆龄看着母亲的身影,心里挣扎、犹豫。 她就该离开慈祥的母亲,飞走吗? 她抱着自己收拾的衣服,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为了与孙中山先生共创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宋庆龄含着泪水做出了这个决定。 当晚,她在侍女的帮助下跳窗逃走。 随后,她乘海轮离开上海,前往日本。

现代历史人物与事迹第四章

这是一个关于苦难与坚持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与超越的人生命题。 故事的主角是36岁的湖南京石集团董事长唐锡忠,一个“上不了天、下不了地”的“70后”商人。

唐熙忠的故事始于一长串痛苦的回忆。

1979年3月18日,7岁的唐希忠背着10多公斤重的冬瓜,在山路上走了3个小时,来到株洲看望在城里打工的父亲。 在计划经济还很强大、城乡差距呈横向的时代,农村人进城,通常是想给城里人带来点像样的东西。

第一次进城成为一次难忘的痛苦。 毕竟去株洲太远了。 为了寻找捷径,他决定爬上一辆路过的拖拉机。 合适的场景是:他背着一个冬瓜,拖着后面板,试图爬进车里。 车子嘎嘎地向前行驶,拖着他颤抖的双腿径直向前……

一百米后,他松开了手,然后就被甩了下去。 牙齿撞在石板路上立刻就流血了,身体翻滚,冬瓜消失了,路面上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血迹……

“小时候,家里太穷,最纯粹的动机就是为了吃顿好饭。农村人总觉得离开农村最好,离开农村就意味着能吃饱饭。”

从有记忆起,唐熙忠心里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两个字:贫穷。 “18岁之前,我没有自己的固定床,所谓的床就是像北方的炕一样,用红砖和稻草铺成的。我的背疼得厉害,关节嘎嘎作响,在里面瑟瑟发抖。”冬天。 …”

进城后,父亲经常加班,所以他经常挨饿。 “两三天是常事。” 有一次,他“差点饿晕过去”,忍不住抓起一块刚出炉的煎饼跑到街上,却被店老板一把抓住,被油勺砸中,他的身上出现了一圈油。从此开始。 同样的疤痕。 后来,一位戴着近视眼镜的老师送了他一个半个馒头,这也成为了唐熙忠在城里三年里唯一没有受到歧视的温暖记忆。

当时,国家结束了多年的动乱,经济建设开始被高层纳入中国未来发展的轨道。

在株洲,对小摊小贩的铁腕管制也开始放松。 唐锡仲的经商生涯由此开始。 1980年夏天,父亲给了12元钱,在繁华的路边摆了个摊,开始卖凉茶。

在满大街都是凉茶摊的现实环境中,8岁的唐希忠不得不关起门来思考如何取胜。 他用的伎俩就是把小碗变成大碗。 众人也跟着,他把大碗换成了一个漂亮的有图案的碗。 随后,大家都换上了漂亮的碗,他干脆搬了地方,通过“贿赂”城管喝免费下午茶的方式,把茶摊放在了市中心的显眼位置。

那年夏天,他开始受到关注,成为株洲市凉茶同仁中远近闻名的“神童”。 多年后,唐希忠回忆道:“从8岁起,三条经商原则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1、要想赚更多的钱,就要比别人想更多的办法;2、赚钱不靠别人”年龄;3.为了赚钱,你需要别人的某种特殊帮助。”

那是一段简单的生存时期。 此后,他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摆摊卖冰淇淋、盒饭、卖馄饨。 所有能赚钱的“低级生意”他都尝试过。

1984年小学毕业,进入重点中学考试,但未及格。 后来,他因“出手快,倒地十几次仍爬不起来”,被选入株洲市体校训练自由式摔跤。

唐熙忠感觉自己看到了未来。 他从早干到晚,甚至戴着绷带睡觉,“几乎是一个可怕的努力”。 湖南第五届全运会上,他以最年轻的年纪,摔倒了力如牛的对手,随后获得青年组铜牌。 他以为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

然而,运动会回来三个月后,体校却没有提及提前承诺的户籍、工作等“关键问题”。 他还在挣扎,但心情却越来越失落。 一个雨夜,他在被子下哭了很多次,并决定不再做“解决不了户口”的运动员。

接下来的几年,他也做过摆摊、卖烟等小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起色。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第五章

高尔基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学创始人之前是一名流浪汉。 他穿着一件俄罗斯风格的破洞破布衬衫,左肩挂着一件腐烂的外套,一头蓬乱的长发,几乎走遍了整个俄罗斯。 从伏尔加河到俄罗斯中亚,留下了这个高大流浪汉的足迹。 他在码头当搬运工,在城里送货,还当过面包店男孩。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1868年3月,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 曾祖父是沙皇时代的一名军官。 他性情凶猛,经常鞭打高尔基的父亲。 父亲去世后,母亲再婚,高尔基住在祖父家。 由于祖父一直反对女儿的婚姻,所以他对高尔基没有感情。 而叔叔阿姨们则是一群“吃到很累才停下来”(高尔基)、“放屁总是响亮如吹喇叭”(高尔基)的懒人。

只有奶奶才是高尔基最爱的人。 祖母不仅可怜他,还经常给他讲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童话,唱民歌。 慈祥的祖母是高尔基的第一位老师。

11岁时,高尔基读完初中二年级,母亲瓦尔瓦拉因病去世。 他的祖父强迫他到一家皮鞋店当学徒。 此后,他到一个画家家里当学徒,不久又逃了出来。 然后他去伏尔加河“善良”号船上当洗碗工。 船上的厨师斯穆莱特喜欢听书。 他经常请高尔基读书给他听。 从此,高尔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进而爱上了读书。 后来高尔基写道:“我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功于书本”。 “如果没有书,我就会在愚蠢和庸俗的泥潭中窒息。书逐渐开阔了我的视野,告诉我,人们在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过程中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它告诉我,人有多少他们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遭受了多少难以置信的痛苦。”

后来,高尔基到另一艘船上当厨师,在圣像工作室当学徒,在剧院当勤杂工和配角。 1884年,他满怀希望去俄罗斯东部大城市喀山上大学。 他身无分文,无法上学,只好重新开始在喀山打工。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剧院合唱团正在招兵买马,他就赶了过去。 尽管担心自己的嗓子不好,高尔基还是通过了测试,被分配到低音部唱歌。 这个高大的流浪汉暂时终于有东西吃了。

1891年,他干脆开始了著名的俄罗斯漫游,足迹遍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荒野以及高加索山脉。

读书和受苦使人成为伟人。 高尔基最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诺贝尔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给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颁奖。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列宁仍然让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高尔基刚刚出版的《我的大学》。

当高尔基在俄罗斯漫游时,另一位伟大的流浪汉、世界第一低音歌手夏里亚宾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许多年后,已成为全俄北高加索无产阶级作家联盟(苏联作家联盟的前身)执行委员会主席的高尔基坐在马利亚剧院。 剧院艺术总监夏里亚宾趁着演出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就离开了。 来和高尔基谈谈吧。

世界第一贝斯,当时广为流传的有几件事:

首先,当夏里亚宾唱歌时,放一盆水,平静的水面会被他强劲的低音溅起。 其次,一位女士看完夏里亚宾的表演后,从剧院跑出,直接跳入涅瓦河,不断高喊:“死无悔!”

夏里亚宾和高尔基一样,有着痛苦的童年和艰难的青少年时期。 他从小就当过鞋匠、木匠、商店文员、流动剧团的配角。 1893年正式登台,演唱了《伏尔加船夫歌》、《跳蚤歌》、《波斯情歌》; 他还在俄罗斯歌剧中扮演苏宁、鲍里斯、伊凡雷帝,以及《浮士德》歌剧中的魔鬼。 可以说,夏里亚宾名满天下。

两个经历过一切的人非常恩爱地坐在一起,难免各自诉说着自己的苦难经历。

“……1884年秋天,我流浪到喀山……”高尔基说。

“那一年你也在喀山?” 夏里亚宾问道。

“怎么,你也在喀山吗?” 高尔基问道。

“1884年秋天,我随旅行团去了喀山!” 夏里亚宾说道。

“哦,哦,我在喀山当了几个月的合唱团成员!” 高尔基说。

“什么剧团?” 夏里亚宾问道。

“喀山歌剧院!” 高尔基说:“有一天,剧院发布了招聘合唱演员的公告,我饿得半死,只想谋生。我去尝试,被录取了。我被分配唱低音部。”

“是你,那个声音嘶哑的高个子男人!” 夏里亚宾几乎喊出了声。

“怎么,你也去了!” 高尔基非常惊讶。

“我们都进了同一个考场,你低音通过了,但作为歌手,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夏里亚宾说:“他们认为我的音域太宽了!”

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低音歌手,弯下腰微笑着,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