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首领不窋,他是夏朝时期的人物,先祖是世世为农官,因而被称为后稷。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一名农官,在夏孔甲帝治下,鬼神崇拜盛行,夏后氏政权渐由衰败。不窋也因此丢失了职位,带领着他的部族奔到了庆阳一带。在那里,不窋开始了他的先周早期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他发明了地穴式居住变成了窑洞,提议农耕种植、养猪、养牛、养鹅、栽种花木,为庆阳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保证部落的安全,他经过详细勘察修建了不窋城,今庆城县城。城址位于今庆城县城东南方三里处,而不窋当年居住地则在县城东山。他去世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并且历代记录纪念。祖陵这个词或许让人感到困惑,毕竟周朝的始祖后稷不是已经有了吗?那么周朝的祖,不窋是谁呢?原来不窋就是后稷的儿子。这需要从后稷的故事讲起,据说邰氏有一个姑娘叫做姜媛,在一次郊游途中,她发现一只巨大的脚印,好奇地踩在了上面,结果却因此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因为未婚先孕,所以姜媛的家人偷偷地抛弃了这个男孩。但是,不论抛在哪里,这个男孩总有鸟、兽亲来遮风挡雨,众人惊奇,甚至奉之为神,因为被重重地抛弃过,所以取名为“弃”。姜媛踩的脚印据说是帝喾留下的,帝喾在巡游天山期间看到姜媛活泼美丽,深深地喜欢上了她,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于是弃这个神奇的儿子便应运而生。弃很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农业技能,尧王就让他担任稷,专门负责农事。到了舜的时候,他被封为邰地之主。稷去世后,不窋袭位成为了稷,继续负责农事工作,一直到了晚年。夏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夏后一代并不重视农业,这导致不窋失去了官位,他和他的家人开始了流浪的生涯。不窋死后被埋葬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境内东山之巅。不窋的后代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武王时代。因此,可以说庆阳是周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考疑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姬姓的西周国家,以种植谷物为生。有一个人叫叔均,他开始耕种。帝俊的儿子后稷,以谷物为食。台玺是后稷的兄弟,生了叔均,叔均代表他的父亲和后稷种植谷物,这标志着农业的开始发展。”
帝喾的儿子后稷接替了帝喾的王位,传位于其兄弟台玺,台玺的儿子叔均代表其父和后稷继续种植谷物,这说明后稷的后代实际上是通过旁系来掌管西周的并且在叔均之后直到不窋之前几代先王并未被周人所记忆,只有通过轶事来了解,因此只能说不窋是后稷的儿子。根据年代记载,自后稷至商末文王,周系只有十五代,显然不够,故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称这件事“实际上不符合事实”,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表示这件事“不符合人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