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娘子,蒙古族的和平使者。你们看,这是我的照片。我有很多名字,钟金、克兔哈屯、也儿克兔哈屯,但是大家一般都叫我三娘子。我是土默特部的首领,出生在1550年,逝世于1612年。我的职业是主政掌兵,辅佐三代顺义王。我的主要成就是为明朝守边保塞,干了30年的军事活动。大家都尊称我为一品忠顺夫人。我就是人称三娘子的女士,出生在蒙古贵族家庭。我从小生得漂亮,也很聪明。我会诗书,也善于歌舞骑射。在部落里,大家都很喜欢我,觉得我既有才华又非常豪爽。有一些史籍记载中提到我的特长:“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 后来,瓦剌奇喇古特部落与阿拉坦汗(也叫俺答汗)联姻,我20岁的时候嫁给了阿拉坦汗,成为王妃。这个联姻把我推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我可以更加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为了辅佐丈夫扩展疆土、发展漠南经济,毅然随夫出征瓦剌。这一举动深深获得了阿拉坦汗的宠信和信任,不论大小事情,他总是听从我的决策。在出征的过程中,我生下了一子,取名卜他失礼。 我出嫁的时候,明朝政府与草原的关系紧张。由于阿拉坦汗不守信义,他一边称臣朝贡骗取明朝的赏赐,一边又出兵掠夺明朝边境,许多次,他要求明朝孝庄阿拉汗是为了通贡互市,但都被明朝拒绝,结果对蒙古实施贸易制裁,还杀了在紫禁城的阿拉坦汗的使者。阿拉坦汗失去了“朝贡”,于是他率领蒙古铁骑向北京城下直逼,并且掠夺了昌平等周边州府。在奸臣严嵩的把持下,明朝政府与阿拉坦汗达成了在大同等地开辟互市贸易的协议。然而很快,阿拉坦汗又出尔反尔,背弃誓约,率军进攻大同等地,再次挑起战端,经过20年多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在那场战争中,蒙古入侵明朝,经过明军顽强抵抗,双方都损失惨烈,人民流离失所,农牧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明朝的马芳等著名将领,在战争中屡次重创了阿拉坦汗的军队。同时,由于阿拉坦汗曾经向明朝称臣,出身黄金家族的部落对他的汗位也形成了竞争。即使原本有利可图的南下劫掠,因为明朝坚强的抵抗也损失惨重,入不敷出,更威胁了阿拉坦汗的地位,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明朝的关系。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以我的聪明才智力排众议,积极主张与明朝政府和好。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公元1571年3月,双方终于宣布休兵罢战,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通贡互市。 之后,明朝政府与塞外草原上的几千里边境地带可谓和平祥和了,振兴了地方。史籍中对此评价说:“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民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我还积极维护与明朝的友好和贡市关系,使得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草原上也变得更加繁荣了。在我与明朝政府实现通贡互市之后,原上诸部落对我更是口服心服,甘愿受我的约束。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后来,明朝政府封我丈夫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封我为忠顺夫人。 之后,我和阿拉坦汗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位于塞外草原上的城池,名叫库库和屯。据《明史》记载,这座城池是仿照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8座楼和琉璃金銮殿。施工阶段之后,我成为了主要的主持者,并在我与阿拉坦汗的共同努力下,万历三年,城池修建完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而在修筑归化城的同时,阿拉坦汗和我也开始共同主持修建一个名为弘慈寺的寺庙,也就是现在的大召寺,历时两年竣工。两年后,我和阿拉坦汗花费巨额的白银,铸成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并由三世亲自前来开光后安放在寺内。我已经进入老年,并且身体一直不太好。因此,我积极辅佐我的丈夫阿拉坦汗处理各种事务。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我们开始再次扩建归化城,修筑了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城池外墙。 据说,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从远处望去,整个城池呈现出一片青色。有些人因此认为,青城之名便是由此而来。虽然《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城“周二里,却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但由于历史书籍上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当时这座城池的规模和建筑布局等详细情况了。据《玉泉区志》记载,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夺银佛寺”,并攻克归化城。而在明朝崇祯五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战败林丹汗后,纵火烧毁归化城,唯独对银佛寺倍加保护。后来的归化城是清朝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但为了纪念我,人们仍然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我在维护与明朝政府的友好关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我反复劝阻阿拉坦汗,不要随意发动战争,争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时至今日,人们依然铭记我的功绩。581年,我的丈夫阿拉坦汗去世了。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将其呈文告知明朝政府,并送上贡品,包括白马9匹、镀金撒袋各1幅、弓1张、箭15支,以表示我仍然忠于明朝政府。明朝政府也立即派遣使者送来厚礼,慰问并祭奠阿拉坦汗。我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了明朝使者,表示感谢。 阿拉坦汗去世后,所有经过关口的人都需要携带我签发的文书方可通行。我从此开始执掌兵权,我的一举一动都与北方地区的局势息息相关。明朝政府深知这一点,并赏赐我大红五彩纻丝衣2袭、彩缎6表里、木棉布20匹。 此时,阿拉坦汗的长子黄台吉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提出要娶我为妻。起初我强烈反对,甚至率领阿拉坦汗在世时赏赐的万名精骑出走。明朝廷深知“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的重要性,便派大臣郑洛前来劝说我。为了顾全大局,同时也是尊重明朝廷的决定,最终我同意了嫁给黄台吉。此后,明朝政府封黄台吉为顺义王,而我则再次被封为忠顺夫人。黄台吉继位后,他经常埋怨父亲参与了与明朝议和,想要挑起战争。我劝说他说:“天朝待我们非常厚,每年都通贡市,享受全利,而且没有后顾之忧。与其面临万死不辞,风雨饱经,还不如保持固有的盈利并与明朝保持和平。”黄台吉听后非常信服,从此放弃了挑起战争的念头。 不久之后,我因为我儿子的婚姻问题与部落内部发生了纠纷。我派遣了精锐骑兵包围了板升城,导致板升之战的爆发。我的军队斩杀了80余人,生擒了20人,缴获了30副盔甲和100多匹马匹。战斗持续了5个月之久,最终我得到了板升城的归降。 公元1585年,黄台吉病逝,他的长子扯力克自立为王。本来,我想把手中的王印和兵符传给我的亲儿子卜他失礼,以继承汗位。但在衡量利弊之后,我决定将王印传给了扯力克。由于我已经37岁了,我以年龄渐长为由,开始自练一支由万人组成的军队,筑造自己的城池别墅。 明朝政府意识到我的隐退是非常不利于安顿边塞的稳定和平,于是他们派人劝说扯力克说:“如果夫人继续世袭,你能够和她匹配作为国王,否则就封她于别墅中。”“于是,我便尽弃妻妾,与三娘子合帐成婚。”时隔两年后,我正式继承了顺义王位,但明朝政府深知三娘子才是实际掌权者,因此再次诏封她为忠顺夫人,赏赐丰厚,而我则常年不理政事,将大小事务全交由三娘子处理。明朝政府经常给予三娘子丰厚的赏赐以此表达感激,她也曾多次向明朝政府表示“子孙暨部族世世为天子守边”。 记载称,三娘子非常仰慕中原的风尚,经常亲自前往明朝边关军营中走动,与边关将领的关系也极其融融。明朝边关将领还经常将中原贵妇穿戴的八宝冠、百凤云衣等物品馈赠给三娘子。 公元1591年,宣化镇附近有两名部落首领背叛盟约,率兵进入边境引起。我闻讯后立即派兵前去征讨,并最终擒获叛乱的两名部落首领,使得边塞又恢复了平静。 同年秋季,位于塞外草原西侧的火落赤部落密谋称霸,我派兵前去平叛,最终也成功取得胜利。为了表述我的感激之情,我下令将火落赤部落之地划为忠顺王府地,使得边塞稳定。 在我和三娘子的共同努力下,边塞稳定江山,让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直到我去世后,我的子孙们也继承着“守边”的传统,守护着这片疆土。顺义王扯力克瞒着三娘子,出兵帮助火落赤部落扰乱明朝所属的洮河等地,想要挑起事端。明朝边关将领立即派遣使者将军情告知我。得知此事后,我迅速派出使者前往火落赤部落,要求扯力克立即率兵东归。迫于我的压力,扯力克很不情愿地率兵而归,洮河之乱就此平息。因为此事,明朝政府下令停止通贡互市两年,我深表歉意,又将挑起事端者缉拿后送交明朝边关将领。于是,明朝政府又下令恢复中断的通贡互市。 公元1594年,扯力克去世,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台吉和我的孙子素襄台吉之间发生了一场夺嫡之争。后来,我不徇私情,遵循阿拉坦汗生前与明朝政府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协议,毅然将顺义王印移交给了卜石兔台吉。由此,素襄台吉多次骂我,憎恨我不将王印相授。 公元1613年4月,我因病去世,享年64岁。我的遗体被安葬在美岱召内,明朝政府下诏追封我为“果毅和硕忠顺夫人”。我的一生奉行“守边”传统,为部族和百姓谋求长治久安,与明朝取得了良好团结。当时我做皇帝,曾经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